世纪的车轮在黔东南这里似乎有意放慢了转动,这里没有林立的巨厦,这里只有连绵的大山和陡峭的山崖,还有参天的大树,清澈的水流,纯朴的民族。这里的财富不隐蔽,全都为青春在叮叮当当、闪闪烁烁。歌唱在这里不是什么余兴节目,而是全部生活的起点和终点,全部历史的凝炼和传承,全部文化的贮存和展开。
上苍赋予黔东南这片土地,是艺术与文学的完美结合。这里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岩石缝隙,明月星星,鼓楼庙宇,绝世难觅。在贵州、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地区旅行,经常被惊人的美丽所震惊。山水美村邑美人更美。据说很多画家都会在那里迷失,而且在痴痴迷迷中跃上好几个艺术等级。
这就是传说中的纯木质吊脚楼,也叫“吊楼子”。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朝向多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
吊脚楼属于一种半干栏式木质建筑。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这种被称为文化的“活化石”的古老的建筑,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而创造的杰作。
吊脚楼承载在传统建筑上的大量地缘特征和文化记忆,被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毫不留情抹去,,吊脚楼正在慢慢消失。
黔东南当地少数民族同胞有养画眉鸟的传统,一只歌声好听打架厉害的画眉鸟,价格比一头强壮的水牛还贵呢。
散落的村寨像一个个孤岛,深藏在大山深处。梯田上的寨子,都是木质吊脚楼建筑。
从江县小黄村的侗族同胞在鼓楼下面唱侗族大歌,这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糯稻和鲤鱼,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吧。《我们的田野》那一集介绍到的。黔东南腹地苗族地区,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的糯稻,稻田里养鱼。糯稻颗粒饱满,鲤鱼肥美鲜嫩,是上佳的原生态食物。
苗族鸡锦舞
台江龙舟赛
苗族鸡锦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
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同胞,长期以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大自然奋力抗争,创造性地发展和保留了诸如锦鸡舞等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一地区,无论男女老少均能跳锦鸡舞。尤其是遇到起房建屋、喜庆节日时,当芦笙吹起,人们听到后相继围拢来,纷纷加入,围成圆圈起舞,欢乐无比,热闹非常。
芦笙会上,苗家女个个绾发高耸,头上插戴锦鸡银饰,上身穿开襟短绣衣,下身外着绣花超短百褶裙(有的着彩绣短百褶裙,有的着绣花百褶长裙),裙前后各系一张长方形花围腰,后腰上面挂满各色手织花带,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有的在脚腕系上小巧玲珑的银铃),打扮得象美丽的锦鸡一样,花枝招展。跳芦笙舞时,随着芦笙曲调的快慢节拍,妇女头上的银饰锦鸡跃跃欲飞,银角冠一点一摇,腿边花带一飘一闪,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银浪翻飞,貌若锦鸡亮翅,翩翩漫舞,酷似古籍记载的鹨鹆舞。是故,民间称之为"锦鸡舞"。
斗鸡比赛
侗族摔跤,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正在捉虾捕鱼的人们
每个寨子在一年中会确定出三天,让大家自由到任何人的水田里捉鱼捕鱼。如果你自己家的田里没有鱼给别人捕捉,那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又是吊脚楼
从江岜沙苗寨荡秋千的人们
岜沙苗寨也被称为“最后的枪手部落”。岜沙苗族部落仅余人,分住在贵州省从江县城南6公里处月亮山麓茫然林海中的5个寨子里。走进岜沙,随处可见茂密的森林。他们以稻作为主,狩猎为伴。这里箐黑林密,鸟道蚕丛,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千百年来极少有外人进入。岜沙村不大,村寨建于山粱坳口及面向都柳江一侧的半坡上。村寨木楼古朴、简单;四周则为密林环绕,环境幽雅;村民全系苗族,衣着传统,发饰奇特。
西江苗寨的盛大节日
云雾中的吊脚楼
加榜梯田
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
居于梯田间的山村、小寨与梯田环境相辉映,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无不体现出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给人一种“人间仙镜,世外桃源”的感觉。
梯田美景,四季如画。每年的四、五月是梯田注水的季节,注水后的梯田会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更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夏天的梯田,到处是一片青葱稻浪,如一条条绿色彩带迎风飘扬。金秋十月的加榜梯田,由于海拔高低不同,同处于一座山坡的梯田,黄色由浅变深,形态各异,共同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冬季,注水的梯田中夹杂着一些收割禾穗后的金色糯禾稻草和一些绿色的绿肥地,连同散落于田间宁静的苗家吊脚楼,又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中国山水画。这里也成了摄影家的天堂。
参加稻田捕鱼比赛的人们
梦幻乡村,适合隐居
晨雾当中的鼓楼
在举行传统仪式的人们
红红的辣椒挂满吊脚楼
侗族女孩
赶集回来,买了很多画眉鸟笼
赶集归来,在路边休息
又是加榜梯田
夜晚,侗族人在他们的鼓楼前唱侗族大歌。外面的世界和他们无关!
“侗族三宝”那便是:鼓楼、风雨桥以及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侗语称为gallaox或galmags,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年曾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亮相,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小黄村是侗族大歌的发源地,是极富盛名的“侗歌窝”,素有“歌的故乡”、“歌的海洋”之称。小黄人爱唱歌是出了名的,小孩能说话就能唱歌。
侗族大歌悦耳动听,村貌古色古香,绝对是放松心灵的好地方。
山间的小寨子
岜沙苗寨是从江最具看点的地方,而如果不听小黄的侗族大歌,那么你就白来了黔东南一趟。当然,除此之外,丰登、宰荡、高增等侗寨,也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地方。
河边的民族舞蹈
侗族人盛大的迎宾仪式!吹奏芦笙,唱拦路歌,喝糯米酒。
侗族百家宴。每家每户都拿出最最好吃的美食来和大家分享。
赛龙舟
民族服饰
夜晚的侗寨,夜夜笙歌(这里不是贬义词)
都柳江畔河道拐弯处的小寨子
西江千户苗寨,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的史诗。
品赏画眉鸟
欣赏自己设计制作的服饰
剑河水鼓舞
加勉寨苗族
加榜梯田
哈戎节的喜庆
古城镇远
走过水上粮仓,注意:这里的粮仓是放在房屋外面,不怕被盗。
侗族抬官人
侗寨鼓楼,侗族的精神象征
从江县架里苗寨,木质吊脚楼寨子
两个美女的银饰碰到一起了
悠闲古寨人家
吹奏芦笙
年苗年雷山全景
丹寨蜡染
丹寨麻鸟式服饰
丹寨雅灰苗族服饰
鼓藏节
榕江高排鼓藏节片段
出工
名城怀抱古檐中
大山苗人走亲戚
侗家长老们祭萨
晨雾绕苗寨
水上斗牛
走亲戚归来,渡船回家
此外黔东南还有这些美食
黔东南是贵州省少数民族最多的自治州,境内居住着苗、侗等33个民族,且环境优美,风光秀丽,山清水秀,因此黔东南州的美食极为丰富,独具特色。身为黔东南州一员的我,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黔东南美食。
01凯里酸汤鱼
传说古代时贵州少盐,山民因缺盐,食而无味,体虚乏力。常上山采摘各色野生酸果,作为调料。山民使用酸果烹制的菜肴,觉得食欲大增,体力健壮。久而久之,食酸就成为了山民的习惯。因酸果并非四季都有,山民就把番茄、木姜籽及酒酿等,置于坛中,长期发酵炮制,就成了酸汤的底料。从此,贵州流传一句民谚:“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窜窜”。
而黔东南州首府凯里的酸汤最出名,凯里酸汤分为三种,白酸、红酸和毛辣果酸,三种酸各具风味,都特别美味、特别开胃。凯里酸汤鱼主要用的是红酸和毛辣果酸为汤,鲜鱼下汤锅煮制而成,配上滴有木姜油的辣椒蘸水,可谓是鲜香美味,胜似在天堂。
02凯里酸汤砂锅粉
除了酸汤鱼,还有一种酸汤美食——酸汤砂锅粉尤其受众人喜爱,无论是早餐、中餐还是晚餐都可以来上一碗。鲜美的酸汤,细嫩但有嚼劲的粉丝,再配上葱香的肉丸、新鲜的鹌鹑蛋、香菜,再来一小碗嫩辣椒蘸水,吃了一碗撑饱肚皮了都还觉得不够,还想再来一碗!
Tips:推荐凯里一中老校区校门口“黑哥砂锅粉”,他家每天的食客都爆满,下午四点左右就已经卖完了,所以想吃到他家的砂锅粉一定要早点去。
03腌鱼
腌鱼是黔东南州侗族特色美食。用稻田里捞上来的新鲜田鱼,处理过后,放入辣椒面、盐、适量白酒、适量白糖等调料,再与蒸熟且放凉后的糯米饭混合在一起,放入瓷坛中密封腌制,两个月左右,腌鱼变酸入味,则可取出用菜油煎食,味道酸辣可口,肉质细嫩,极其美味。
04腌肉
腌肉也是侗族特色美食,做法与腌鱼相似,只是原材料用的是猪肉,肥瘦掺半,切成手机大小形状,放入瓷坛腌制两个月,即可取出炒吃,在炒好的腌肉上,撒上绿色的葱花,味道酸辣鲜美,开胃,极具诱惑力。
05侗家油茶
油茶是侗族待客的重要礼俗,侗家人喝油茶的规矩是:在侗族地区无论到哪家,请你喝油茶,你不必讲客气,太客气了,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喝茶时,主人只给你一根筷子,如果你不想再喝时,就将这根筷子架到碗上,主人一看就明白,不会再斟下一碗.如果不是这样,主人就会陪你一直喝下去。
06炸辣粑
炸辣粑是黔东南苗族的风味美食,在台江县、剑河县尤其常见,味道咸鲜、酸辣,入口香脆软糯。炸辣粑是将糟辣椒与糯米面、大米面混合拌匀,装入坛内密封,待米面呈红色并带酸辣味即成,取适量炸辣粑,捏成圆饼,净锅上火放油,烧至油温三成,下炸辣粑圆饼压薄,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出锅装盘即成。
07豆腐笋
豆腐笋是春季竹笋从山中土地里长出来之时的美食,它的色泽清爽,气味鲜香,口感薄脆中带有些许绵密,吃完口留余香,食法独特。豆腐笋是腊肉、鲜豆腐、鲜笋、绿豌豆、小茴香菜的综合制品。
08社饭
社饭自古有之,也是黔东南的苗侗族特色美食,吃社饭,主要在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进行,民间习惯称为“过社”、“拦社”等。戊日属土,所以这天是祭祀土地菩萨的日子,人们以祈年景顺利,五谷丰登,家运祥和。
社饭是用山坡上的鲜嫩社蒿,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其味鲜美,芳香扑鼻,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09五彩糯米饭
五彩糯米饭又称乌米饭,是过台江姊妹节时最出名的美食之一,它是用天然植物染过色的香禾糯蒸制而成。五色糯米饭是苗族人民的吉祥物,表示生活像百花灿烂,象征各族人民如糯米饭团一样团结在一起,战斗天地、勤劳耕耘、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它还是苗族儿女们表情示爱的一种情物等。
五色糯米饭五彩缤纷,鲜艳诱人;天然色素对人体有益无害,各有清香,别有风味。五色糯米饭色、香、味俱佳,还有滋补、健身、医疗、美容等作用。
10羊瘪
羊瘪汤是居住在山地地区苗族人家利用山羊的内脏制作的一道风味独特的佳肴,是苗家医治胃病的常用良药,也是接待宾客的上乘菜。山羊主食百草,其肉质营养丰富。
很多人听说羊瘪是山羊肠子里的未消化的东西—“屎”制成之后,便对它嗤之以鼻、充满恐惧,但黔东南地区仍不乏对它的爱好者。因为春天羊子吃的是嫩草,嫩草中有些是草药,所以羊肚内未消化完的东西具有健胃、开胃功效。
如果你向往这一片宁静,趁着时光未老,背上行囊走进这块世外桃源吧。
喜欢的请点赞
直接与小编工资挂钩哦~
1个大拇指3毛钱!求赞
求鼓励!
以上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整理编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ly/7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