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凯里市感恩奋进、尽锐出战、合力攻坚,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19.13%下降到0,所有贫困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出列脱贫。年,凯里市坚持“四个不摘”,持续发力稳就业、强产业、促消费、补短板等,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向着全面小康、振兴发展的新征程砥砺奋进。
尽锐出战决胜小康年底以来,凯里市共识别出国家标准贫困村81个(其中深度贫困村2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凯里市建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建四级指挥体系,即市级成立指挥部并设立16个工作专班,镇级建立指挥所,村级建立攻坚分队,以村为单位划分个网格,选派名市直干部脱产下沉担任网格员。
同时,压紧压实市级领导责任、镇(街)主体责任、核心指标部门主管责任、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以及市级督查组督查责任,采取“一网覆盖、责任到人、任务明确、一包到底”的工作机制。按照“领导包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明确31名县级领导下抓两级,联系20个镇街和27个深度贫困村;85个部门结对帮扶个村,名干部结对帮扶户贫困户;开展“城帮乡”“国企帮村”“百企联百村”行动,3个无脱贫攻坚任务的街道帮扶6个任务较重的镇,6家国企与8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家民营企业帮扶个村,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建立健全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函告、问责制度,按照既督又战、以战为主的要求,实行挂牌督战、常态督导,确保工作快速有效落实。
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凯里市认真落实省、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夏秋攻势”“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等重大决策部署,组织实施了“大战天”“决战80天”等攻坚行动,打好打赢“四场硬仗”,做到尽锐出战,聚力攻坚。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19.13%下降到0,所有贫困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出列脱贫。
年以来,凯里市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目标不变、靶心不散、力度不减,全力克服新冠疫情影响,在抓好“六稳”“六保”的同时,强化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措施,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战果。
靶向施策惠民生“新房里什么都齐全,不漏风不漏雨,还有自来水,我们住得很舒坦。”在凯里市的乡村田野间,越来越多的村民用质朴的语言描绘着幸福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明天。这一切,得益于凯里市坚持把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作为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多措并举有效改善贫困家庭居住环境,让困难群众早日住上“暖心房”。
近年来,凯里市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夯实脱贫基础,不仅为让群众喝上“干净水”“放心水”,住上“安居房”“放心房”,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政策落地也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惠民。目前,凯里市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个并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了个饮水项目点的维修养护工作,农村饮用水源点水质全部达到农村饮用水标准,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凯里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改善城乡办学条件,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建立学生资助信息台账,实现“应助尽助”,还全面落实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幼儿5万余人次。同时,抓好控辍保学工作,采取“一人一方案、五人共研判”工作机制和“三账”制度,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和非建档立卡户学生辍学失学“双清零”。全面落实医疗扶贫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全覆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报机制;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医疗服务;大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建成行政村卫生室所、村级医疗服务点53所,实现村村有村医,全市农村群众医疗得到全面保障,特别是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通过农村危房改造和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成果,凯里市做到“应改尽改”;对就地脱贫户和拟脱贫户住房进行鉴定,评定覆盖率达到%,凯里市贫困群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产业扶贫开富路“党的扶贫好政策,使我们摆脱了生活困境,过上了现在的好光景,真是太感谢政府、太感谢帮扶干部了”,贫困户张培刚回想起几年来家中变化,既激动又感动地说:“感谢政府的帮助我扩大养鸡场的规模,让我获得了东西部产业扶贫资金,现在有养殖钢架鸡棚,育雏室孵化室和相关消毒池、消毒房等配套设施,养殖规模00羽的养鸡场。”
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凯里市坚定不移抓产业扶贫,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拓宽就业渠道,让广大群众稳定增收,过上了好日子。
凯里市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围绕“鸡、猪、渔、菌、菜”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两椒一果”、林下“鸡、蜂、菌、药”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进和培育州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5家,专业种养大户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家,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以保底收购、股份合作、资产受益、吸纳就业等方式,构建生产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同时,采取党建引领、产业扶持、党员带动、教育培训、劳务协作、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就业,积极开发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和稳定创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
“后半篇文章”
在冬日里暖阳照射下,凯里市白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有休闲的老人、嬉戏的小孩,鳞次栉比的小区楼房,交织成一幅喜迁新居群众的温馨画面。
在凯里市永联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呈现一幅忙碌的状态。“公司主要是生产手套等产品,不用干体力活,非常适合上了年纪的搬迁群众做。”公司负责人介绍道,自己也是从大山里搬出来的,在了解到凯里市有帮助搬迁群众创业就业的好政策后,经前期准备,选择自主创业。 近年来,凯里市陆续建成上马石、清江、冶炼厂、白午、东出口5个集中安置区,已完成搬迁安置27户人;其中:完成市内搬迁安置户人,完成跨行政区域搬迁安置4户人,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目标任务并全部搬迁入住。 帮助困难群众“挪个窝”是简单,难的是要给他们的生产生活“铺好路”。近年来,凯里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建立与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凯里市不断创新工作新举措,探索“一步搬到位、六个全覆盖”“出门七有”“四个三”等新经验、新做法,让搬迁群众能够搬得放心、住得安心,努力提升搬迁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凯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璐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总编辑:王志凯
编审:熊顺才
投稿邮箱:fqklwx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ly/9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