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本草札记黄连为什么这么苦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1-11-22

  常言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黄连的大名,想必大家早有耳闻,但是黄连为什么这么苦呢?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黄连的根放入一杯清水中,过一会儿,就会看到从黄连的根里“跑"出来一种黄色物质。不久,整杯清水就会变成淡黄色。这种黄色的物质叫做“黄连素”,是小檗碱的盐酸盐。黄连之所以这样苦,就是因为它的存在;另一方面,在药用价值方面,黄连素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哦。至于说黃连素到底苦到什么程度,有人做过试验,用一份黃连素加上25万份的水,这水仍然是苦的。由此可见,黄连“世间第一苦”的美称可不是浪得虚名!

何为黄连

说起黄连,就会使人联想到“苦”字,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黄连也是一味治病良药。

黄连小常识

  因时珍曰: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性味性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与黄芩、黄柏并称“三黄”。为毛莨科黄连属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云连CoptisteetaWall.的干燥根茎,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黄连鉴别小课堂

味连

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习称“鸡爪黄连”。单枝类圆柱型,较粗短,表面黄棕色,根茎中段常有细的节间,光滑,长1-4cm,习称“过桥杆”。

雅连

  雅连根茎多呈单枝,略成圆柱形,微弯曲,过桥杆较长,表面光滑。

云连

  云连根茎多为单枝,呈弧形或钩状弯曲,过桥杆不明显。

  曾有古籍记载:今江、湖、荆、夔州郡亦有,而以宣城九节坚重相击有声者为胜,施、黔者次之,东阳、歙州、处州者又次之。苗高一尺以来,叶似甘菊,四月开花黄色,六月结实似芹子,色亦黄。六、七月根紧,始堪采。时珍曰∶黄连,汉末李当之本草,惟取蜀郡黄肥而坚者为善。唐时以澧州者为胜。今虽吴、蜀皆有,惟以雅州、眉州者为良。药物之兴废不同如此。大抵有二种:一种根粗无毛有珠,如鹰、鸡爪形而坚实,色深黄;一种无珠多毛而中虚,黄色稍淡。故黄连又名味连、川连、鸡爪连。

药材加工

弘景曰:用之当布裹去毛,令如连珠。即用时除去须根及泥沙,开水润透切片,晒干。生用或清炒、姜汁炙、酒炙、吴茱萸水炙用,故黄连饮片又分为黄连片、姜黄连、酒黄连、萸黄连等。

临床应用

  黄连含有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痈疖疮疡、湿热痞满、呕吐吞酸、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消渴症,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症。

1、湿热痞满,呕吐吞酸

  本品大苦大寒,清热燥湿力大于黄芩,尤长于清中焦湿热。治湿热阻滞中焦,气机不畅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胃热呕吐,肝火犯胃所致胁肋胀痛、呕吐吞酸脾胃虚寒,呕吐酸水。

2、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

  本品泻火解毒之中,尤善清泻心经实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烦躁之证。可治三焦热盛,高热烦躁,高热神昏,热盛伤阴,心烦不寐,心火亢旺,心肾不交之怔忡不寐,邪火内炽,迫血妄行之吐衄。

3、消渴症

  本品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肾阴不足,心胃火旺之消渴。

4、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本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取之制为软膏外敷,可治皮肤湿疹、湿疮。取之浸汁涂患处,可治耳道流脓;煎汁滴眼,可治眼目红肿。

民间小妙方

1.将黄连、白头翁入沙锅,水煎,去渣取汁。

2.将锅中加清水毫升

3.煮至米开花,加入药汁,煮成粥,待食

4.日三服,温热服食。

药效:清热解毒凉血,专治中毒性痢疾

黄连四两、黄芩二两、芍药二两、阿胶三两、鸡子黄两枚

1.上五味,以水六升

2.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

3.纳胶烊尽,小冷,纳鸡子黄

4.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温服七合

本方出自《伤寒论》,用于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等症状的疾病。它的主要功能是滋阴降火安神,用于心火上炎所致的心烦失眠,舌红苔燥,脉细数的人。临床上应用于心悸、乙脑后期、失眠、阴虚便血等症状。

使用注意

Tips:

  民间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黄连是家喻户晓的中药。中药黄连清胃热、泻胃火效果好,一般用来去火泻火。不过,中药黄连并不是人人可服用,它的一些服用禁忌大家还是要明确的。   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此外,因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另外,在一些古籍中也记载了中药黄连的服用禁忌:1、《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2、《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3、《蜀本草》:畏牛膝。

  黄连的药效虽好可也不要乱吃哦,具体服用一定要遵循医嘱。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经中药学教研室耿子凯博士审核

审   核:高佳佳

责任编辑:龚晓宇

助理编辑:徐睿毅

版式设计:陈 诺

      文字编辑:级中药学专业

               耿 璐   崔佳祺 

              周 婷   韩玉晓

        谢春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ly/9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