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美景 >> 正文 >> 正文

点赞黔东南这所学校余名小学生下田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2-8-6

秋日送爽,稻谷飘香,眼下正是水稻成熟的季节。9月14日,黄平县旧州镇中心小学组织余名学生到旧州镇草芦坪村体验收割稻谷,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粒粒皆辛苦”,培养孩子们爱惜粮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

“割的时候刀口要往下,注意不要割错位置......”在草芦坪村田间,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割稻谷。

收割现场把孩子分为两组,第一组的孩子们在老师的亲手指导下,大家纷纷行动起来,分工协作配合,有的割稻,有的投递,有的打碎。另外一组的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解如何区分的稻穗之后,三个一群,两个一组,大家低着头、弯着腰,仔细地寻找着被落下的稻谷,大家干劲十足。

旧州镇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杨阳天若说:“今天我们体验了劳动,从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以后后一定要珍惜粮食、爱惜粮食、不浪费一粒粮食”。

“参加这次劳动实践课,让我从中体验到农民伯伯收谷子时的辛苦,从今以后我一定要珍惜粮食,光盘行动从我做起。”旧州镇中心小学五(1)班的胡虞城同学由衷的感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作,孩子们将农民耕种的稻谷颗粒归仓,深刻体验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实际含义,让孩子们发扬勤劳节俭、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

旧州中心小学德育主任潘晓慧表示,这次稻谷收割活动主要是先让学生参观一下大型收割机的一个劳作情景,感受到科学进步的力量。另外一个是用最传统的打谷斗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劳作,感受到农民伯伯的艰辛,心怀感恩,懂得珍惜粮食,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近年来,黄平县坚持党建带团建队凝聚育人合力,根据年龄和学段的不同,不断拓展劳动教育内容、途径、方式,把劳动课搬到田间地头。目前,全县74所中小学校,积极开发校内“空中花园”班级、“责任田”和“美食一条街”,拓展校村、校企挂牌合作模式的校外劳动实践基地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来源:黄平微讯

  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西部百强县和贵州省经济强县。凯里市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新兴城市,被誉为“苗侗明珠”。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和“苗侗医药养生之乡”“中国酸汤美食之都”“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绿水青山生态强县”等称号。入列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第一批创建城市,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

  凯里素有“芦笙故乡”“东方斗牛之乡”美称,有古朴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有如同天籁的苗族飞歌、侗族大歌,有异彩纷呈的挑花、刺绣、银饰等民族工艺,有奔放悠扬的芦笙盛会,有精彩绝伦的斗牛大赛,推出了“凯里十八菜”特色餐饮。被赞誉为“露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全球最友善的旅游目的地”。

  凯里有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浑然交融的清水江、巴拉河,有“天造山水”美誉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下司古镇,有“世界上最长最宽”的清水江风雨桥,有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典范的云谷田园,有“一园阅尽黔东南”的苗侗风情园,有雄伟的“黔阳第一山”香炉山。被联合国世界文化保护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重返自然”世界十大旅游景区和“世界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圈”,是黔东南的旅游集散中心。

凯里消息

声明:消息来源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通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赞是一种肯定

分享是一种支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10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