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村辖10个村民小组共户,总人口人,其中党员59名,贫困人口67户人,以苗族、仫佬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村人口72%以上。这个地处苗岭山脚下,海拔高米左右的村庄,土地贫瘠,水源欠缺,是典型的“偏、远、寒”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设施差,村民思维及观念落后,村级发展滞后,群众生活水平低,是典型的贫困村。今年来,在新一届党总支的带领下,该村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喜成绩。
带头引领“班子充电”谋思路
“面貌变不变,班子是关键”。贫困村是脱贫攻坚“大比武”的主战场,在决胜脱贫攻坚的战斗中,新民村党支部认识到,要带领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增强村支部班子成员发展经济的意识,提高村支部班子成员发展经济的本领是关键。因此,村支部决定从抓支部自身建设、配齐配强村级班子、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狠抓党建促经济上入手。一是利用好远程教育平台,定时开展学习活动,学习国家“三农”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知识点,并向村民、贫困户传达和宣传好各项惠农政策;二是抓好“三会一课”,按照“学习-思考-再学习-抓落实”工作学习模式,先后邀请市人劳局、区政务中心及镇领导到村上党课4次,近人思想上得到充电;三是开展大讨论,集思广益谋发展。该村在各自然寨分别召开脱贫攻坚村民座谈会,村民发展规划大讨论。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新民村提出了“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决策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发展能力;加强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提高群众收入;加强民生改善,提高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加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村寨建设统筹,提高生态水平”的“五强五提”工作思路,制定了新民村脱贫致富发展三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的目标、重点和具体措施。
真抓实干脱贫卷上书写新成绩
新民村党支部在推动精准扶贫工作上出新招真抓实干,不断在脱贫卷上书写新成绩。一是着力解决好“小康讯”。积极与帮扶部门对接为新民村安装网络宽带建设,打开了与外面世界联系的窗,新民村棉索上、下寨,龙里大、小寨共户家庭享受了宽带带来的便利,畅通了贫困村与外界沟通的“信息高速路”。二是着力铺好“小康路”。新民村贤表大寨地理偏僻,道路未通,群众出行均要绕道麻江县龙山镇,全程有近4公里的泥沙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村民怨声载道,村干部一筹莫展。村支两委积极与帮扶部门对接,争取投入万元硬化了贤表大寨到麻江龙山镇共和村的道路,解决该寨子70余户近村民的出行难的问题。积极向财政部门争取资金44万元,硬化路面6平方米。完成耗资10万元小河沟桥头堡坎建设工程,打通贤表小寨进村的道路。争取了太阳能路灯盏,解决群众夜间出行难题,让村民们摸黑行路成为历史。对接帮扶单位投入70万元,建设完成“龙里文化广场”工程,为弘扬新民村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场地。三是着力解决好“小康水”。完成龙里寨防洪堤米,解决了洪灾威胁的问题。完成米的防洪灌溉水渠,解决春耕灌溉困难的问题。
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出新招
该村积极探索脱贫攻坚新路子,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一是采用“能人带领贫困户”的方式促增收,以龙胜军养殖大户为龙头,大力发展养殖产业。截止目前养猪年出栏1头,利润45万余元,养鱼5亩,年产值14万余元。引导龙里组龙朝富养羊年出栏只,年产值20万余元。目前共带动农户18户62人发展养殖业,其中,带动贫困户13户49人,预计人均年增收元。二是以“公司带领农户”模式促增收,农户将自家承包地及山林流转给乾兴生态农业观光园,除流转费外,公司为农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已带动农户49户人,其中,贫困户12户45人,预计人均年增收元以上;三是组织、引导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务工,通过劳动力输出增加农户收入,共转移劳动力户人,其中,贫困户11户22人,预计人均年增收10元以上。四是积极为本村劳动力转型升级提供服务,邀请市人事劳动部门到村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同时向市农业扶贫部门申请劳动技能培训名额,年新民村共13名贫困人获得免费学习。
“一个支部就是一面旗,一名党员就是一盏灯。”这是新民村支部的真实写照。全体党员在发展变化着的形势面前,设身处地地为农民着想,帮助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倾注了真诚和心血,让困难群众看到了希望,坚定了信心,奋力谱写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篇章。(凯里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部杨梅芬)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1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