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元年(),赵家村发生鼠疫,死亡较多,凯里集市封闭。(怎么回事,民国刚成立,凯里就出事,看来,民国不祥啊!)
民国2年(),清平县更名为炉山县。全县划分为3个大区9个分区,第一区驻清平,第二区驻凯里,第三区驻旁海。(为什么要改名?因为山东也有个清平县,一国不能有两县同名,所以我们就改名了。山东的清平县现在也不存在了,现在降格为镇了,季羡林就是山东老清平县人,搞到最后,中国已经没有清平县这个县城了,看来这个名字有问题,长不了)
民国3年()3月,凯里县丞改称凯里分县,由炉山县事监督指挥。(这年一战爆发)
民国8年()贵州陆军(即黔军)第三师师长袁祖铭部独立团、警卫团随袁北上投靠北洋军阀,取道镇远,进驻旁海。(这年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却被日本……唉,不说了,大家都知道)
民国9年(),滇军一部过境,奸淫掳掠,放火烧旁海。(唉,事物真的要一分为二看,旁海作为清水江上重要渡口,平时繁荣昌盛,战时就倒霉了。)
民国10年(),滇黔联军第四纵队第四团团长王道炽率部进驻旁海。(这个王道炽,又名王郎轩,绰号王猫山,旁海屯上人。很多老人都知道他,在那个时代,他的名字在凯里、黄平、台江、雷山、麻江、施秉、镇远等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谓风云人物,可治小儿夜啼,县长都没他有名。他养有3只大老虎作宠物,因此得名王猫山。民国13年即年,王被黔军某师师长张廷光委以重任,负责炉(山)、麻(江)、台(江)、黄(平)、施(秉)、镇(远)六县的社会治安。从此,他成了清水江一带谁也惹不起的一霸,凡上下重安、下司、凯里、湖南的商船非请他的兵马护送即不得安宁。据说,王若飞当年从贵州去上海,从凯里上船,就是由王派兵一路护送。王猫山也不全做坏事,他曾一度抑制了清水江一带的匪患。不久,张廷光垮台,其人马也随之解散,王猫山凭借手中兵力,仍是地方上的头面人物。通过各种手段,王买田置地,成为旁海地区第一大户。民国18年即的年,王家烈(没听说过此人?他可是当时贵州的大当家,贵州军阀首领)由湖南开赴贵阳路过旁海,王猫山因大办宴席欢迎而受到器重。不久,王家烈委任他为清水江剿匪总司令。此后,凡过往清水江的商船,只要执有他的名片,就能通行无阻,否则定遭抢劫。大家看出旁海的重要性了没有?当时贵州交通闭塞,向东的唯一通道就是清水江,今天的湘黔铁路、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和即将通车的沪昆高铁加在一起都没它重要。民国24年()5月,国民党中央军追击红军进入贵州,王家烈被蒋介石赶下台,王猫山也下马。此时,在王猫山的暗中指使下,清水江一带匪患又猖獗起来。作崇者就是与王猫山结盟的台江“八大哥”,他们盘踞在炉、黄、台、施四县交界处,经常出入,“关羊”抢人,闹得人心惶惶。民国29年()3月,国民党当局指派28师师长刘伯龙前来坐镇“清剿”。刘一到清水江即委任王猫山为清江河河防队少将总队长。不久,刘伯龙部在施洞口被“八大哥”消灭一个排,连他最尊敬的老师陈参谋也被击毙。对此,刘伯龙恼羞成怒,立刻通知王猫山及其子王文杰(中队长)等头目率领全体官兵前往施洞口开会。船刚开到施洞口河沙坝就被刘部团团包围,王猫山当即被禁。第二天,王猫山父子被枪决,其余官兵一百多人也被押到施洞口街头田坝沟枪杀。)
民国11年(),建国联军第十一军李世荣部一个营驻扎凯里城休整。
民国12年(),窜扰于炉山与福泉交界地狗窝河(重安江上游)一带的武装土匪袭扰炉山县城,县知事谢树荣(贵州仁怀人)弃官逃跑,百姓人心惶惶,逃难者不计其数。(哈哈哈!太搞笑了,政府打不过土匪,连官都不要了,跑了,这官当得真窝囊。)
民国13年(),四川陆军暂编第十二师第一独立旅王家烈所部新兵团团长王绍禹率队在旁海征集新兵,并就地训练达七个月之久。(又是旁海,看来,旁海在民国以前还真是一个重镇啊,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交通的发展成就了一部分地方,但同时又抛弃了一部分地方,没办法,时代发展的必然啊。)这年,滇军某师师长夏文甲七混成旅驻扎炉山。这支畜牲部队奸淫掳掠、拉夫派款、敲诈勒索,强占炉山高等小学校,拆毁校舍作柴薪,烧毁图书教具及房舍。(草泥玛的滇军,跑到凯里来祸害,不得善终,肯定都死在了杀场上。)
民国15年(),贵州陆军第二师张廷光旅所部营长龙吉标率两个连进驻旁海达两年之久。(是来支援王猫山的吗?还是看清水江肥得流油跑来分一杯羮的?)
民国16年()5月,广州国民革命政府特派员李益之被贵州省主席周西城杀害于贵阳。(李益之,苗族,国民党员,黄埔军校四期政治科毕业,和林彪是同一期的,但林彪学的是步兵科。李益之是凯里牛场坝人,其实,他家是翁项水珠搬到凯里的,他还有一个名字叫李正荣,字赓垣,苗名乔金。幼时读过私塾,年考入省立贵阳师范学校。年7月,到广州投考黄埔军校,先进“入伍生团”,次年3月参加升学考试,以优异成绩被录取,编入政治大队第三队,成为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第一期学生。年10月,益之毕业,与黔籍同期步兵科生黄宇人(林彪的同学)、留法生张道藩(贵州盘县人,很有才,搞美术的,后来当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还把徐悲鸿的老婆蒋碧薇拐跑了,没听说过徐悲鸿?中国美术大师,尤善画马。)、商文立受中央党部派遣回原籍建党。到贵阳后,益之等四人以正式谈判方式向周西城提出建立党部,改编黔军。周西城不舒服了,认为他们来抢权,隧发生冲突。周便找借口将益之关押并用刑,还从他身上搜出两封信,一封来自南京,一封来自武汉,当时蒋介石和汪精卫正抢夺国民党大权,都来信劝益之拥护自己。周西城此时还从内部得到“有共党数人入黔”密报,怀疑他们是共产党,周对益之严刑拷打,益之坚贞不屈,周无计可施,遂密令将其杀害。益之牺牲时,年仅21岁。他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员,至今仍是个谜,也许他已在黄埔军校秘密入党,要不为什么在周西城的死亡威胁之下仍拒不松口?白色恐怖时期,许多地下党员默默无闻地工作,经常是单线联系,上线一旦消失,就没有人再知其身份,或是出于保密,即使有人知道也是永不提起。在此,为他们鞠躬一下。)
民国十八年()2月,凯里龙头河码头上,从船上下来3个神秘人:李光庭、胡仲毓、包东山。(李光庭是贵州松桃人;胡仲毓和包东山都是贵州雷山人。年,贺龙在铜仁招兵买马,3人在铜仁一起加入贺龙部队,并在贺龙堂弟贺锦斋的营里当兵,3人与贺锦斋关系密切,不久也成了贺龙的朋友。年,他们随贺龙部队北伐,年5月,周逸群(贵州铜仁人,长得很帅,不信可以去看照片。)介绍3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又随贺龙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失败后,随部队南下广州潮汕一带。部队被打散,周恩来、贺龙经香港前往上海,贺锦斋、李光庭、胡仲毓、包东山这几个难兄难弟就乔装打扮,几经周转,躲过敌人的搜捕,回到湖北沔阳(现为仙桃市)地区,继续革命,很快便拉起一支百余人的队伍。年底,受党中央指派,贺龙与他们会合,在湘鄂西以贺锦斋游击队为基础组建第四十九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年5月,中共中央将党领导下的军队统一命名为红军,李光庭等人成了红军战士。由于形势的需要,年,2月,贺龙派李光庭等3人到雷公山地区筹建雷公山革命根据地,于是他们在这个时候出场了,他们从湖北坐船到凯里,再步行去雷山。直到年解放,他们一直在凯里地区活动。)
民国21年()2月,国民革命军二十五军军长王家烈部第三团团长犹禹九率部进驻旁海。(又来了,旁海成临时兵营了。)
民国22年()1月31日,因匪患频繁,炉山县县长罗泽民弃职而逃。(不笑了,匪患猛于虎也。惹不起,躲得起,县长大人我闪人。可见,解放前,我们这地方就是个土匪窝,那些说共产党不好的人,你想回民国去吗?土匪不只是关心县太爷,也关心平民百姓,一不小心就被“关羊”(强抢)了,一个人一般不敢出门。不了解苦难的历史,就不知道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这年春天,共产党员李光庭和喻雷(贵州习水人)、唐寿南(贵州凯里人)等到凯里开展革命活动。(李光庭、胡仲毓、包东山等3人到雷山后,李光庭经常在凯里、雷山等地活动,年4月,湘鄂西前委派秘密交通员到丹江(雷山),带来了前委书记、军长贺龙的指示信:
“仲毓、光庭、东山同志:
工作需要,我到湘鄂西一带建立游击,冠生望你们坚守本地壮大队伍,迎合红六、七军到来。
贺云卿
中华民国十八年三月一日于藕池地区”
接到贺龙指示信后,3人分头行动,李光庭和包东山打入黔军,胡仲毓打入民团。这封信原由胡仲毓保存,胡回到雷山后,打入丹江民团任副团长,并掌握了这支约千余人的地方武装,为上雷公山作准备。年9月18日,胡被丹江县长设计杀害,信由胡的妻子谢翠萍收藏,直到年才交给国家,并由中央档案馆鉴定为贺龙亲笔信,胡仲毓也得到评反。胡打入民团,并经常带领民团和地方土匪武装火拼,一直被认为是土匪,李光庭等知道真相的人也在年解放贵阳前夕的一次任务中牺牲,从此蒙冤。评反后,中央档案馆于民杰和陈靖将军(贵州瓮安人,苗族,红军经过瓮安猴场时参加红军,正军级)亲笔手书“中国工农红军胡仲毓烈士故居”,现故居在雷山县城。李光庭随黔军(后编入国民党85师,进入驻武汉,后到崇阳,围攻苏区),在崇阳,中共武汉长江局派舒葆初(贵州瓮安人)打入85师策划起义,因李光庭与贺龙失去联系,经舒介绍,重新入党,同时入党的还喻雷、王毅(贵州毕节人),2人后来成为凯里地下党小组成员。因叛徒告密,兵变计划泄漏,舒葆初等7名共产党员被杀害。李光庭、喻雷、王毅、唐寿南等因参与兵变被追捕,几人分头撤离,后又在湖南洪江相遇,经商议,到凯里继续革命。年,几人分别乘船回到凯里。唐寿南是凯里老街人,这是一个神秘的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嗯,凯里的黄埔生还是有几个哈。他一直给凯里地下党以大力支持,但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共产党员。不过,民间传说他是更高级别的秘密党员,上线是王若飞,只对王若飞负责。唐一直在贵州活动,曾任国民党85师驻武汉办事处主任、贵州某团团长等职。解放后,因他家是地主,家被抄,从他家里搜出很多马列著作和党内书籍,因此没再搜查。年4月8日,王若飞、叶挺、秦邦宪(就是博古)、邓发等因飞机失事遇难后,唐寿南的身份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年,唐寿南在清镇去逝,李光庭等人以元大洋请人将灵柩抬回凯里,并有20多名荷枪实弹的内部人员护送。回到凯里后,其遗孀要求开棺看遗容,李光庭等以各种借口未允许,直接下葬。此举引发多种猜测,一种认为唐寿南棺中有重要物件;另一种认为唐寿南并未在棺中,棺中全部是地下党的重要文件。凯里相关部门有过开棺查看的想法,但因种种原因未成。)
还是这年12月,县长谌志笃向省民政厅请求将县政府迁到凯里,厅长王家烈以形势混乱为由未批准。(谌志笃,贵州织金县人,年考入天津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科学习。在五四运动前夕,他和周恩来一起率学生五六百人赶赴北京向段祺瑞政府请愿,被选为京津学生联合会的主要负责人。在5月4日天安门广场的集会请愿活动中,谌志笃砍断右手食指,以示爱国决心。加入觉悟社时的代号为50。是个愤青,还和周恩来、邓颖超很熟。在年初的“一·二九”血案中,周恩来等24名学生代表被捕,其余学生被打伤多人。谌志笃与邓颖超联络24名学联代表,背着铺盖来到警厅,要求代替被捕的24名代表坐牢。经过斗争,取得在警厅与被捕代表见面的机会,并迅速商定由谌志笃赴京聘请著名大律师刘崇佑为代表们辩护。刘大律师在法庭上仗义陈词,被捕代表全部被释。抗战全面爆发后,谌志笃命爱女谌曼丽弃学奔赴华北抗日前线。目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谌志笃隐而不仕,洁身自好,过起了乡居生活。年底,谌志笃配合织金的地下党组织敦促织金县长王佐与解放军代表谈判,使得织金和平解放。解放后,在周恩来的关心下,谌志笃出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直至年逝世。)
民国23年()4月,为阻止中国工农红军过境,炉山县政府奉命在西起三江,东至湾水与黄平交界处的防御线上构筑碉堡37处,全部工程至10日前完成。
这年的9月底10月初,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带领下由台江进入黄平,一支几百人队伍穿插迂回,迷惑敌人,由黄平谷陇镇经加巴进入旁海,并在旁海大堡午餐休整,得到当地苗族百姓的帮助。后进入湾水并向重安方向进军。
12月22日至26日,中央红军主力经过台江,进入施洞到达黄平,并向瓮安方向进发。期间,由于战术穿插需要,为了声东击西,红三军团几支队伍由台江革夷进入凯里市凯棠乡,一部分经旁海沿清水江进入湾水,转入黄平,一部分由凯棠进入地午、翁琴,渡过河口,进入万潮、炉山直入瓮安。红军过境时,得到当地苗族群众的大力帮助,顺利与主力汇合,过境期间未发生较大战斗,只在大坪村遭当地民团零星阻击。
民国24年()1月,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并召开遵义会议。会后,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简称省工委),贵州从此有了自己的党组织。不久,省工委成立省军事工作领导小组,李光庭任组长,喻雷、王毅等5人为成员,领导全省的武装斗争。7月19日,由于叛徒出卖,省工委被破坏,省工委书记林青被杀害,部分党员转移到凯里,李光庭、李长青(凯里人,贵阳男子师范学校党支部负责人)分别回到凯里,通过组织介绍,李长青与李光庭、喻雷、王毅取得联系。从此,几人开始了以凯里为中心在黔东南及周边地区开展革命活动。(李长青故居原在隧道口上方路口处,旧称丁字口,已被拆。李长青家庭殷实,是地主,自幼学习用功,但老者想让他放弃学业,经营家业。年,他背着父亲到贵阳报考男子师范学校,被录取,在学校参加进步活动并秘密入党。)11月18日,经省工委批准,李光庭、李长青等人秘密在李长青家二楼召开会议,宣布凯里党小组成立,李光庭、李长青为负责人,喻雷、王毅为成员。
民国25年()8月某夜,凯里党小组在龙头河野鸡滩召开“青年读书会”骨干会议,传达上级指示,研究开展武装斗争问题,并将“青年读书会”更名为“革命小组”。(大家知道野鸡滩在哪里吗?就在龙头河桥那里,左边是电厂,右边就是野鸡滩,过路的时候看看。如果开车,还请认真驾驶,想看的话,停在桥头再看。)12月,李光庭、李长青等率武装余人枪上雷公坪,宣布成立黔东南人民武装部队和雷公山革命根据地。
这年,废除乡、镇、闾、邻制,推行保甲制,全县共划为3个区、17个联保、个保、个甲。(不知道我们凯里有没有王保长,大家翻家谱看看,如果你姓王,说不定王保长就是你家的人,如果你认识姓王的,也可以人肉搜索一下。)
民国27年(年)春,由凯里党小组领导的青年救国后援会(简称“抗日救国会”)成立,会员近人。
民国28年(),国民革命军新五军军长兼22师师长廖耀湘率部驻扎炉山,师部设于孙文恭公祠内(大家还没忘记孙应鳌吧?),大风洞老君寨、白腊、万潮各驻一个团。(廖耀湘,大家应该很熟悉吧,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南京保卫战,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年1月廖率领新六军抵达东北,到5月,他已经攻下长春等地,但是之后被林彪的游击战法拖住手脚,未能北渡松花江。7年8月,新六军与新三军组成第九兵团,廖出任兵团中将司令,此后,东北战局发生逆转,第九兵团逐步被压缩回沈阳一带。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解放军包围锦州,希望切断东北战场国军部队的退路。廖奉命前去解锦州之围未果,被解放军反包围于黑山、大虎山一带。10月26日,廖耀湘部被全歼,本人被俘;仅刘玉章部自营口搭舰撤退至葫芦岛。,后于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
这个月还发生了一件令人痛心的事。国民革医院由前线撤至炉山,强占炉山两级小学校达2年之久,小学被迫迁至城北。国民党伤兵在城内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打日本鬼子有功,占了小学也可以理解,战时需要嘛!但伤兵在城内干坏事就太不象话了,这和日本鬼子进城有什么区别?国民党不亡真是天理不容。)
民国28年()12月,在凯里党小组的领导下,凯里抗日救国会举行抗日集会和游行。(抗日救国会办公地在万寿宫,也在隧道口上方往一小的路上,现已修葺一新。)
民国29年()4月,李光庭、喻雷重返凯里,由李长青筹资在近郊川岩(现在叫川新,普舍寨水厂过去一点)开办酒精厂,作为革命活动据点。
这年,中国国民党炉山县党部成立。(有意思,中国共产党凯里党小组在5年前就成立了,国民党却迟迟不见动静,是看不起我们凯里,还是行动迟缓?不管是什么原因,还是共产党效率高。)
民国30年(1)10月,李光庭、李长青分别在麻江和凯里创办“荣通酒精厂”、“川岩酒精厂”和“开斯米烟厂”,以此掩护革命活动和为革命筹集资金。(地下党还是很有经济头脑的,靠自己筹资革命,佩服他们。为什么要办酒精厂呢,因为当时过境炉山的汽车用酒精作热料,现在的中石油和中石化每天不知道赚多少钱,革命前辈有头脑啊,早战那个年代就看中商机了。开斯米烟厂,这个开斯米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英语“Kissme”(吻我)!一听就让人血脉喷张,如果是一个甜甜的女声那就更令男人们心神摇荡了。哈哈!长青前辈还是很浪漫,很有创意的,这烟一定很好卖。什么?我乱讲,不信哪,我看过烟的印刷模板照片,有图有真相。)
民国31年(2)6月,贵州东部地区发生2万余众参加的武装暴动,史称“黔东事变”。凯里东部挂丁一带0余人参加。(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大肆抓兵派款,苛捐杂税繁重,人民负担急剧增加。各级官吏借机敲诈,湘西黔东地区民不聊生,繁重的苛捐杂税及吏治的腐败,激起了民众的愤慨和抵触。黔东事变前一年,剑河县长高焕升即在该县南明乡长期勒收捐款,当场被苗民杀死,随行县府科、秘、保警队长无一生还。“黔东事变”萌发于2年春,结束于3年夏,活动于湘西和贵州梵净山至雷公山的广大地域内,参加民众达数万人,由秘密地下组织“同善社”发起。起事队伍先后围攻凤凰、松桃、镇远等24县,全歼国民党两个保安团,部分县、区、乡官吏被打死。2年11月,陈信斋、侯教之在西江举行农民武装暴动,一举攻破台江县城,全歼台江县保警队。随后,在台江革东截住前来镇压的贵州省保安二团三大队。经一日激战,活捉保安团官兵余人,俘斩保安大队长及士兵数十人,缴获六O炮1门、轻重机枪8挺、冲锋枪及步枪余支、手榴弹余枚、步枪子弹0余发。次日,暴动队伍乘胜全歼剑河保警队,攻破剑河县城。台江、剑河两县连续失守,震惊了贵州省国民政府。急调驻惠水的保安二团、保安三团共4个大队直扑西江。2年12月10日,暴动队伍与保安团在西江石门坎发生激战。下午6时,保安团放火焚烧平寨、东引两处民房,余栋民房顿时烟火冲天,化为灰烬。大火中,西江终于被保安团攻占。同年农历腊月下旬,暴动部队集中各路队伍共余人,围攻驻西江的保安团。激烈的枪战进行了整整五个昼夜。就在保安团陷入绝境之时,贵州省保安团援兵赶到,西江围攻战终于失败,暴动队伍被迫分散退守雷公山。次年5月,在国民党陆军第一九九师和保安二、三、六团等地方军共余人的追剿之下,史称“黔东事变”的西江抗暴斗争终于失败了。)
11月,第一次动工修建炉(山)、榕(江)公路凯炉段和凯里至台江公路凯里段,因经费不足,不久停工。(到这时凯里都还没有通往外界的公路,只能靠步行,汗哪!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贵州的第一辆汽车是周西城派人抬进来的。贵州原来没有公路,绝大多数贵州人不知汽车为何物。周西成为了激励全省民众修公路,决定路未修好先买汽车。年,时任贵州省主席的周西城派卢涛在香港为他买了一辆七座的雪佛莱轿车,这是贵州第一辆汽车,周聘在广州李济深的汽车司机曹孝端随车。在贵州没通公路之前,从广西到贵州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狭窄艰难的古驿道,另一条就是走都柳江水路。都柳江,发源于独山,经三都、榕江、从江、广西三江到柳州。都柳江贵州段称“都江”,广西段称“柳江”。要进贵州,只有走都柳江。所以车到梧州就改走水路,用船将小车运到柳州,沿着当年柳宗元骑驴进黔南的路线溯都柳江而上。车到榕江,往上走,水流湍急,航道狭窄,大船不能通行,于是就在榕江将车卸下,改用两条小船拼搭在一起载运小车,终于把车运到了都江。在船经过拉览村时,夜里遇上大雨不止,江水暴涨,装载汽车的小船因进水过多,连船带车沉入江中。两天后天气转晴,水位下降,卢涛才雇人将沉船和汽车打捞出水,然后拆卸开来,用人力抬运。先后雇请了多个劳力,辗转十多天,才终于把这辆车弄到了贵阳,然后再拼装起来。现在贵阳市省府路的石板路就是为周这辆车而修的,当时这条路一直修到三桥。因为贵州从来没有过汽车,大多数人在此之前甚至没有看见过汽车,他们料想汽车一出门一定会有很多人围着看稀奇看古怪,人行路上,汽车来了也不知避让,于是,周西城就亲拟了一张告示。这张告示成为中国交通史上最原始、最愚昧、最野蛮的“交通法规”:“汽车猛如虎,莫走中间路。如若不信者,死了无告处!”年,贵阳至桐梓省道竣工通车,这是贵州的第一条公路。)
民国35年()4月,县长陈樵孙下令推行“改良边胞服装”运动,强迫46岁以下苗族妇女一律改着汉装;成年妇女头发一律剪短,禁止绾髻;幼童一律禁止穿耳,成年者不准带粗大耳环。并规定:对超过期限不改着汉装者,处其家3至5日工役,一律不准进集市、马郎坡(游方场)、参加芦笙会等;不准富户子弟及“优秀”分子、公教人员与不改装者结婚;不准不改装者子女充任公教人员等。这场改装运动,因苗族的强烈反对,不了了之。(嗯,我想起了赵武灵王推行的“胡服骑射”,胡服在赵武灵王推行之后成为中国军队中最早的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使“习胡服,求便利”成了我国服饰变化的总体倾向。人家赵武灵王那是为作战需要而易服,他陈樵孙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出于民族歧视,客观上起到了扼杀民族文化的作用,他这是要亡我苗族啊!历史上苗族的屡次起义原因是什么?就是当权者的欺压、凌辱和剥削。这种政府不亡,谁亡?中国共产党实行民族平等政策,苗族人从此过上了平静的生活,这种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我们不拥护,难道还拥护亡我之心不死的国民党?笑话。那些不满现状的人应该好好地看看历史,再和现在对比一下,你拥护谁,还用说吗?现在担心的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苗族的民族文化不断淡化,有的甚至消失了,现在的苗族青年很少穿民族服饰、大部分不会唱民族歌谣,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啊?陈樵孙禁止,我们现在提抢救与保护,历史还真是会开玩笑。)
这年,为与上级党组织取得联系,凯里党小组派李长青赴重庆,找到中共南方局交通科长袁超俊。
民国36年(7)9月9日,贵阳《力报》总编辑顾希均(凯里市凯棠人)在贵阳被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年11月11日在贵阳英勇就义。(顾希均,苗族,凯棠村人,自幼读私塾,年考入铜仁国立三中师范部,铜仁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读书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年到湖南邵阳《力报》当编辑,因经常刊登八路军抗战胜利消息,湖南省警备司令部于年5月13日将报社查封。希均被通缉后,辗转香港、贵阳至桂林,入广西大学半工半读,并自修英、日、俄语。大学毕业后返回凯里,与凯里党小组取得联系,和李光庭、李长青等在炉山、台江、雷山等地从事革命活动。5年8月,希均到贵阳,以办“民生盐号”为掩护,负责地下党员联络。7年7月,出任《贵阳力报》总编,因发表了一系列解放军胜利消息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被杀害,希均故居仍在,希均墓在凯棠村后山。)
10月,炉山县将县保警大队编入民众自卫总队为常备第一、二中队。不久,增设第三中队。李光庭打入常备二中队任队长。
民国37年(8)4月,凯里到舟溪公路修通。5月,炉山至榕江公路炉山段完成毛坯工程。
民国38年()1月,为准备逃窜,炉山县政府开始将谷变卖为银元。7月,奉贵州省保安司令韩文焕的命令,县长冯绍棠在炉山县建立“党政军特种联席会”,同时,成立炉山县“反共救国委员会”。8月,实施国民党贵州省党部溃逃前的“应变计划”,县长冯绍棠将13个乡镇民卫大队改编为三个“防(共)剿(共)”大队,并将其分散至边远山区隐蔽训练,继续发展土匪武装。(解放军快打到贵州了,国民党准备拜拜了。)
民国完了,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公元纪年。
年10月,王毅奉省工委指示,由毕节回到炉山,协助李光庭策反县民众自卫总队和各乡镇民兵大队向人民政府投诚。
11月8日,国民革命军第49军(军部驻黄平)某营由镇远溃逃至凯里,被县常备二中队(由李光庭指挥)和凯里镇“防剿”大队包围在凯里翁牙别屯坡,营长及其官兵全部缴械投降。(翁牙就在小高山下,大家爬小高山时经常看到,只是不知道这段故事而已,下次爬山记得缅怀一下。)
由于李光庭把常备队拉出炉山县城,同时,民主人士孙鸿涛掌握了清平自卫队,年11月11日,解放大军进入炉山县城,炉山县和平解放。11月22日,凯里和平解放。
年初,华中地区已即将解放,国民党南京政府已是摇摇欲坠。国民党反动当局为了摆脱彻底覆灭的命运,作最后的垂死挣扎,企图把贵州作为反共反人民的“根据地”,加派兵力把守,并采取“黔人治黔”的方法,任命谷正伦(贵州省安顺人)为贵州省主席、贵州绥靖公署主任。到任后的谷正伦为加强其在贵州的统治地位,迅速调遣一些贵州籍的旧部属回到贵州任职,施行独裁统治,疯狂地破坏共产党地下组织,大肆搜捕和迫害共产党人,对群众运动进行残酷镇压。这一时期,贵州全省处在白色恐怖、腥风血雨之中。
黔东南是贵州的东大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国民党当局为守住贵州的东大门,保住贵州,以实现其建立所谓“大西南反共基地”的图谋,便派第19兵团49军在湖南晃县、玉屏、三穗、施秉、黄平、天柱一带设下防线,妄图阻止解放军进入贵州。同时,国民党当局还在湘黔公路沿线派驻军队,对人民解放军形成联防态势。在炉山,国民党当局为加强反共防共力量,早在8年8月就任命国民党贵州省社会处主任秘书、中统特务冯绍棠为炉山县长兼县常备总队长,军统特务蒋泽霖任常备总队副总队长,并采取一系列极端的反共措施。
年,国民党炉山县政府为加强其反动统治,对保甲制进行了调整和强化。调整后,全县共有3个镇10个乡个保个甲,并规定在城镇实行“户长每日轮值巡查制”,在乡村实行“甲长五日轮值巡查制”,要求各乡村只要发现陌生人,其言行有妨碍戡乱行动的均要盘诘,并逐级呈报。对共产党的家属、亲友更是暗中严密监视。反动当局为实现其愚弄人民和反共的图谋,还打出“反共救国”的旗号,向老百姓强行摊派所谓的“自卫捐”、“救国捐”,由各镇乡按保甲人口的实数比例抓丁当兵和派征苛捐杂税,以充实国民党军队所需和上缴各种费捐,人民群众苦不堪言。反动当局为加强其反共武装力量,还组建成立了“民众自卫总队”,冯绍棠自任“民众自卫总队”总队长,并且按照当局的要求各镇乡也相继建立了“民众自卫队”,清平、凯里、旁海还建立了“防剿大队”。同时,国民党当局妄图阻挡解放军的前进步伐,责令民众在解放军到来之前,把粮食等重要生活物资运到山上藏匿起来,把重要的机器物品搬走,把通讯设施带走或摧毁,每离开一个地方就把房子烧光。他们还破坏桥梁、公路,组织“长老会”、“儿童团”、“妇女会”等地方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协迫群众为他们卖命,为日后反共游击战作准备。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自北向南席卷中华大地,在共产党强大的宣传和军事攻势下,国民党统治区的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政府起义、投诚此起彼伏,国民党当局眼看败局已定,但仍不甘心失败,妄图卷土重来。年1月,国民党贵州省主席谷正伦、省保安副司令韩文焕为实现其反共复辟的图谋,共同秘密制定了“应变计划”。为落实“应变计划”,韩文焕受谷正伦之命在镇远召开有12个县参加的反共“应变会议”。冯绍棠、蒋泽霖在会上领受了“反共宣传、培养反共中坚、扩充地方反共武装、建立游击根据地、伪装搞假投降”等任务,并把部分反动骨干派到省干训团培训一个月。当年初春,国民党贵州保安司令部又派军统特务邓萍、杨柳任炉山县政府助理秘书。这期间,以冯绍棠、蒋泽霖为首的反动骨干在炉山县积极加紧开展应变活动。他们不仅在各地大肆进行反共宣传,到处鼓吹国民党,诋毁共产党,给不明真相的群众灌输反共思想,还到农村勾结封建势力,煽动群众,收罗土匪,建立反共游击队,密谋反共抵抗。与此同时,国民党残余势力为加强其反共复辟力量,按照国民党镇远保安司令部及49军司令部安排,成立了“雷炉游击纵队”,任命雷山县长郑铸成为纵队长,冯绍棠为副纵队长,派遣王启型、石家瑞负责建立“香炉山游击根据地”,由马荣进带领1支分队上山驻守。另外,国民党当局还安排特务人员要伪装成革命进步人士,打入人民政权内部,窃取情报,为其反革命活动服务。
在其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国民党当局“应变计划”的实施,给炉山县人民政权的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翻身解放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这也是炉山解放后土匪横行、暴乱活动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如此,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决定了他们的阴谋不会得逞,最终不能逃脱覆灭的命运。
年11月,负责解放贵州的人民解放军主力因需西进北上参加成都战役,无暇顾及清剿残敌,在解放了沿途各县后,便继续前行。而潜伏在各地的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反攻复辟的时机已到,遂与地方封建势力相勾结,组织发动了以颠覆人民政权为目的的土匪大暴乱,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11月25日,国民党炉山县县长冯绍棠经雷山到达丹寨,并留任在国民党“贵州东南绥靖区”司令佘辉庭身边当秘书,佘辉庭则另命魏家伦(丹寨县参议长)任炉山县县长。11月28日,佘辉庭在丹寨开会决定,以魏家伦为首在麻江、丹寨、凯里边境开展游击活动。魏家伦、冯绍棠一同召集舟溪大中的王统基、徐刚柔开会组织土匪暴动,并由吕国富勾结炉山反共组织及特工人员伺机行动。
在敌特“应变计划”的鼓动下,炉山县的13个镇、乡中有8个乡镇长成了土匪暴动组织者,县政府14个科局长有7个成了土匪骨干,他们与地方封建势力、土豪劣绅和惯匪串通勾结,在短期内就组成了土匪1个纵队、10个支队、60多个大队、多个中队,匪众约余人。其中较大的股匪有毛秉权兼任司令,吴之屏任副司令,黄戴权任参谋长的匪第11纵队,共10个中队;王海樵任司令、顾世文任副司令的匪炉(山)平(越)麻(江)边区匪部(后为第19纵队);杨泽宗(旁海翁项人,黄埔军校生)任指挥官,杨胜武、顾世文、杨耀宗任副指挥官的匪炉(山)黄(平)边区指挥部。炉山县边境匪部有张光宗(后为第16纵队司令)、戴树琪、李子松(又名李国英)、李柱尊、石开匪部,以及后来舟溪的吴德成、地午的潘光华匪部。在众多的土匪中,虽然绝大多数土匪是被迫参加的群众,但土匪中的骨干分子却是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烧杀掠夺,横行乡里,犯下了滔天罪行。
年4月下旬至6月,全县匪乱达到高潮,炉山县各区乡都有土匪武装。此时,因炉山县解放不久,各乡、镇还未形成较强的革命武装力量以对付匪乱,各区只得暂时撤回刚刚派到各乡、镇的工作人员和地方上的积极分子。凯里区的党政工作人员和刚建立的县大队一部分,在与土匪进行了几个昼夜的激烈战斗后,因力量较弱,在解放军团的援助下,暂时撤回到炉山县城;4月28日,毛秉权在凯里建立匪“炉山县政府”,毛秉权自任伪县长,陈简侯任伪副县长。旁海区工作人员和地方上的积极分子在经过与土匪的一场激战后,因寡不敌众也撤回了炉山县城。到6月,炉山县除县城(清平,现炉山)、湾水乡和主要公路交通沿线的村寨外,其他乡镇村都被土匪占据。
面对日益猖獗的匪患,新生的人民政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迅速消灭匪患、巩固人民政权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时间成了中共炉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县委根据上级的指示,坚决执行“军事进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的方针,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投入到剿匪斗争中。年1月初,镇远军分区抽调高文才、李新率排、班骨干11人,炉山县选调清平、凯里、旁海区队人员、武器组建成立县大队;1月27日,县委成立以孙紫芳为指挥长的15人剿匪委员会,各区也相应成立了剿匪委员会,区长兼任指挥长,组建区队;镇乡成立了3至5人的联防委员会,镇乡长任联防主任,保建立联防小组,组建20至30人的民兵剿匪队伍。与此同时,县委还扩大公安保卫队,将原有的公安战士18人,扩大到60至70人;4月,建立了15人的炉山县军事情报分站;5月1日,由凯里、旁海区乡撤回县城的干部70余人组成武工队;针对严重的匪情,上级增派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团和团一个营驻炉山进剿黄平、施秉、炉山等地的土匪。
为搞好剿匪斗争,县委、县政府早在年1月就召开了有余人参加的动员大会,号召全县军民行动起来,按照“军事进剿、政治攻势、发动群众”三结合的方针,实行“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政策,对土匪进行坚决打击和彻底清剿。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组织和号召下,全县的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拿起武器同解放军战士一道与土匪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并在短时间里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自年2至9月底,人民武装部队开展较大的剿匪战斗20余次,共击毙匪首22人,活捉人,自首人;匪众被俘人,投诚人,击毙击散人。缴获步枪支、卡宾枪3支、轻机枪5挺、重机枪1挺、手枪63支、手榴弹枚、82炮弹2枚、步枪子弹发、手枪子弹发、战马2匹、电台1部。至9月,猖獗一时的土匪基本被剿灭。
(未完待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