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美景 >> 正文 >> 正文

十一城记之二名城镇远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18-7-8

镇远道中

林则徐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

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

十一城记

之二

石屏巨镇

镇远

—序—

从西江返回凯里,要行驶一个小时左右的山路。大巴前方的车载电视放着不知道名字的泰国电影,声音很小也没有字幕,伴着时不时的颠簸,睡意渐渐提了上来,最后忍不住合上了双眼,以至于车外下起了雨也不自知。等到大巴到站停车,朝窗外一瞥,睡意顿消。此时雨势已大,快步走出客运站,原本计划再喝碗羊肉粉,现在只能作罢,好在客运站附近不缺出租车,上了车,直奔凯里火车站而去。

凯里客运司到火车站,打车只需起步价,不过大部分司机一般不打表,收个10元,算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凯里到镇远坐火车需要1小时20分钟,票价14.5元,方便省事。不过凯里火车站不得不吐槽下,怎么说也算是一州首府,火车站居然这么小:一楼安检,二楼候车,整个二楼站满了候车的人,前方仅有的两排座椅早被人群挡了个一干二净。等了十多分钟,火车到站。检票之后从拥挤的候车室下到室外站台,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我痛快地呼吸着雨后潮湿的空气,鼻腔里冷丝丝的,很舒服。

▲凯里火车站站台▲

-01-

屏山为城

舞水为池

镇远隶属黔东南州,是贵州省的东大门,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四周皆山,舞阳河以“S”形穿城而过,“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自古以来就是通往西南边陲的必经之路。

追本溯源,镇远春秋时期即有建置,宋朝始称镇远,延续至今。元代设置镇远沿边溪招讨司,镇远开始成为军事重地,以军兴商。到了明代,一时间镇远舞阳河上舳舻千里,两岸码头林立,发展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西南重镇。

▲镇远▲

朝代的更迭,战火的洗礼,现在的镇远古城为明代所建。古城背靠石屏山,舞阳河从城中蜿蜒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因为远观似太极图,所以镇远又称太极古镇。其实我是没看出怎么像太极图的,可能要用抽象的眼光看,也可能是发展到今天太极图已经“走形”了。

山上存有府城垣遗址,府城垣原长米,建有指挥堡、城楼、烽火炮台等建筑,古称:屏山为城,舞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斯乎。字里行间,恢弘之势一览无余。镇远能极大的保留原样,也多亏了这独特的地势,处在群山之间,河流两畔能扩张发展的土地实在有限,只能说是因缘巧妙。

▲镇远古镇旅游示意图▲

-02-

南岸

火车站

走出镇远站,没有雨滴,但地上还是湿漉漉的,显然刚下完雨不久,运气真好。现在已经算是身处古镇了,上文提到过,镇远因为独特的地势,没有太多的后备用地,所以镇远人与古镇不分新旧和你我,没有特划的旅游区,没有新建的商业街,一切都在古镇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增加和改造,现代生活与古镇历史融为一体,生活气息替代了商业化,整个城是游客眼里的古镇,也是市民生活的家园。这样的古镇,在全国来说都是独一份。

南岸曾是旧卫城,用来屯兵练兵,古迹较少,开发程度比较高,像火车站这样的大型现代化建筑工程也就理所当然建在了南岸。而北岸就不同了,作为昔日府城的所在地,是古城的中心,古民居、文物遗址大都集中在此,下文会详细讲述。

▲比凯里站大多了的镇远站▲

镇远真的不大,坐出租车起步价可以到任何地方,四条公交线就可以跑遍整座城。公交车很迷你,座位不到20个,如果赶上孩子们放学,整辆车会被挤得像个罐头。车内的装饰、设施很有意思,透露着古镇悠远、开放的文化底蕴。

▲公交车随手拍▲

-03-

新大桥

老大桥

古镇有两座桥横在舞阳河上,连接着南北两岸,当地人称作新大桥和老大桥。

新大桥横跨南北两岸的中心,是古镇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新大桥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因为各种原因直到49年新中国成立还未修好,后来新政府把大桥建造完毕,当地人把大桥直接称作新大桥,大桥名字由此而来。转眼这个名字已经喊了60多年了,从孩童喊到了白发,新大桥已经成为镇远人心中无法替代的地标和回忆,这个名字还会一直喊下去,即使大桥已经不那么新了。

▲新大桥▲

▲新大桥桥洞▲

▲灯光绚烂的新大桥▲

老大桥即古镇有名的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后因当地土司内乱,至崇祯元年()才告竣工,历经年时间。舞阳河多发山洪,桥屡塌屡修。清雍正元年最后一次修复,竣工时正值康熙皇帝圣诞,为向圣上祝寿更名为祝圣桥。

▲风雨余载的祝圣桥▲

祝圣桥上有个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亭阁,名作魁星阁,因为滇黔学子进京赶考必经祝圣桥,故老百姓又称其为状元楼。状元楼有三幅楹联,其中“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最为有名,它不仅说明当时祝圣桥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还是镇远昔日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镇的有力证据。

▲魁星阁▲

抗日战争时期,湘黔公路通车。作为滇缅公路的延续,祝圣桥是湘黔公路的必经之路,成为了西南大通道上的骨干桥梁。每天都有运输战略物资的卡车从桥上驶过,奔赴抗日前线,为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祝圣桥夜景▲

新老大桥不只是桥,它们更是镇远历史的见证者,代表着镇远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镇远人熟悉两座桥的每一个桥洞,看过桥上的每一段风景,如同两个炽热的信仰,深入每个人的心里。

-04-

北岸

古民居

▲石屏巨镇牌坊▲

从新大桥走到北岸,“石屏巨镇”的石牌坊赫然出现在眼前,这里是古镇步行街的入口,也是古镇唯一的大道。步行街是当地人的生活主干道,满足当地人日常生活的需要,街道北面的一条条曲径通幽的胡同小巷,连接着步行街和石屏山脚下的明清古民居。

▲步行街▲

▲曲径通幽的胡同▲

镇远过去有六牌十巷的说法,现在古城中保留着九条古巷道。古巷道依山就势,随着地形的变化蜿蜒盘旋,错综复杂,如同古树的根须,被称为“传统文化的迷宫”。又互相衔连,彼此达通,组成了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古巷道中遍布古井,井水甘冽,全年盛泽不涸。

▲古巷道▲

镇远古民居依山而建,沿着古巷道拾级而上,古民居的地势也愈来愈高。这些民居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小处可见精雕细刻,大处则显挥洒豪放,既有堡垒般的森严,又有安居乐业的和谐。江南庭院的风貌和山地建筑的布局的完美结合,使镇远古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

“歪门斜道”是镇远古民居独具特色之处,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绝不与大厅正对,有意地将门斜斜地对着街道。老住户们说这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有“财不露白”的寓意。让旁人路过时不易看到主人的身价,以求平安。

▲古民居代表—傅氏民宅,典型的“歪门斜道”▲

逛完古民居可以下到步行街,去镇远博物馆转一转。博物馆不大,原是邹姓家族祠堂,馆内无实物展览,基本上是文字和图片,介绍镇远的历史变迁和历史名人,是了解镇远的好去处。我也是在这才知道镇远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同批知名的有:上海、天津、武汉、重庆、丽江等,还有我大徐州,哈哈。

▲镇远博物馆▲

-05-

石屏巍巍

城垣颓颓

石屏山和府城垣,是我认为镇远古镇里最特别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登石屏山有两条路,一是走古巷道穿行至上山道,二是从祝圣桥头的登山道上去。晚上7点,我们从登山道上山,当天下过雨,加上山上本就潮湿,有的登山台阶还很泥泞,台阶外侧的扶手时有时无,我的神经一直紧绷着。随着山势升高,山脚下的嘈杂声渐渐听不到了,四周寂寂,好像整座山除我们之外没有其他人。不记得走了多久,头顶传来细微的声音,循声望去,观景台已经在目力所及范围之内了。即将登顶的喜悦冲散了紧张和疲惫感,一鼓作气登了上去。

从观景台俯瞰古镇,一栋栋建筑全部挤在群山和舞阳河之间的缝隙里,沿着蜿蜒的舞阳河,自东向西看不到尽头。观景台地处石屏山东面,虽有身在高处的优势,但不是最佳的视角,难以看到古镇全景。刚才到达观景台的时候,我注意到前面还有一段不同于登山道的台阶,稍显破败和原始,不知通向何处。我带着疑问和不满足,一步步走上台阶。

▲古镇局部,左下角蓝色灯光处为青龙洞▲

观景台处的台阶,连接着府城垣东端终点处的烽火台。残破的烽火台寂寞又坚定地屹立在悬崖之上,像是一个孤独的勇士,面向东方目送舞阳河奔流而去,它注视着每一天的日出,却从未见过一次日落。古老的府城垣顽强的保存到今天,一切都停在废弃之初的样子,没有人来打扫,也没有人来修复,时间久到落在台阶间的种子都破土长出了绿草。站在城垣之上,头顶厚重的云层仿佛触手可及,偶尔有几滴冷雨耐不住性子,偷偷从云里跳下来,滴落在我的额头和耳上。惊讶和赞叹,惋惜和怀古混合在一起,发生了让人想流泪的化学反应。向西走了数十米,蜿蜒的城垣仍是看不到尽头,天色愈暗,我轻叹一声,转身下山。

▲站在烽火台向东眺望▲

▲长满杂草的府城垣▲

▲看不到尽头的府城垣▲

原先我并不知道府城垣是可以登临的。一直以来,我对废墟和遗址有特殊的好感。它们都曾壮丽过,在我心里,不管是战火还是天灾,历史给它们遗留下来的斑驳痕迹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或者说它们呈现的姿态就是历史。不能因为历史的笔触重了,就要去精心勾描修改一番。北京圆明园是一处真正的遗址,是近代落后的中国刺骨而又无声的伤痕,曾有姑娘在这洒下泪水,也有青年在这握紧拳头,可惜一批批如同潮水不断涌来的游客把圆明园变的更像是参观的广场,断壁残垣回响的是导游千篇一律的解说词。

—后记—

我一直对宗教建筑不太感冒,参观青龙洞是因为它是镇远最有名的景点,总觉得不去说不过去。事后证明,出来玩还是要跟着心走。参观完青龙洞,在镇远的旅行就结束了,待的时间不长,也因为它确实不大。前面写的太多,现在反而没话说了,那就这样吧,随意一点。

下一站,重庆。

▲在青龙洞拍摄的舞阳河▲

关于十一城记

自17年6月毕业伊始,至17年岁末,我一共走过了十一座城市。每一座城市都有独自的故事,独特的人,他们给予我不同的触动,我把这些东西写成文字记录下来,命名为十一城记。哪怕引起了一个人的共鸣,这就是件很酷的事。

Taylor

赞赏

长按







































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用什么药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3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