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美景 >> 正文 >> 正文

凯里杉树林村苗岭电商第一村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18-8-22

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轻松   艳阳下,坡连绵,林果绕村绿满山。10月25日,有贵州“水晶葡萄”第一村之称的凯里市大风洞乡“黔原云珠”葡萄园区,杉树林村果农们別出新裁,竟在米的硬化水泥公路路肩上印花“水晶葡萄”。

  “重庆老板嫌这段路太烂了,怕葡萄抖坏,叫我们包路(土语,绕道)抬到油路边装车。”杉树林组果农孙家芝戴草帽扎起头巾,使劲撮砂石后,撑着铁铲大声大气地说,“今年,我家4亩葡萄通过‘一亩田’卖得3万块。”

  “又不怕害羞,我家葡萄算好了,最高也才卖得来块。”立在一旁忙于撮水泥浆的一“蓝衣”苗族大妈扬起铁铲,顿时“变脸”反驳。

  大风洞乡兴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泽锋见状,“哐当”一声,放下手中钢筋焊制的“水晶葡萄”模型,走到这位大妈身旁触动手机屏幕,神情自若地说:“‘一亩田’是网上买卖东西的,也像市场一样,我们把葡萄照片挂到网上,可买可卖。”

  副村支书潘永国补充,“今年比以前,我们村的葡萄提前了20天卖完,电子商务‘一亩田’帮大忙了喽!”

  村主任金健表示,杉树林村率先利用手机3G网络,连通电脑或直接运用手机,进行网上销售葡萄。仅兴金合作社网销葡萄万斤,均价1.9元以上,实现了每亩高产葡萄元左右。由此,今年被列为全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网点。

  他介绍说,杉树村村海拔米,四季分明,雨量、光照很充足,无霜期长,葡萄成熟比其它地方时间较晚。因此,葡萄品质好,口感好,价格相对较高。

  村支书王学刚告诉笔者,他们村主要聚居苗族、亻革族、仫佬族,现有户人,一直都还没脱掉省二类贫困村的“帽子”。从过去吃饭都成问题的,一下子借力大风洞乡“黔原云珠”葡萄园区核心区,抓住“晚熟”这一优势,发展种植水晶葡萄约亩,已挂果0亩。年被列为贵州省“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韩泽锋说,经生产技术、品种改良等试验,按照《无公害食品凯里水晶葡萄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规模生产,“黔原云珠”水晶葡萄已获得了国家食品安全局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现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

  笔者看到,他双脚踩在“水晶葡萄”模型上,弄得满头大汗。他告诉说,20多年前,他开始引种两亩水晶葡萄,三年后收得1.7万元,渐成规模,已带动全乡种植葡萄3.05万亩。

  据韩泽锋分析,每年村里葡萄产量增加三分之一,但周边乡镇、县市和贵阳市场饱和。葡萄最怕雨,一旦熟了卖不出去,就烂在地里。由于巿场不景气,又连续四年遭受低温多雨、冰雹灾害,他果真明白了“丰产不丰收”的道理。

  “种葡萄不赚钱,因产量太大,运输容易破烂。”今年3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派驻杉树林村第一书记马晨旭早有所闻,经遍访种植大户认为,葡萄产业没问题,关健在于营销。

  马晨旭在学习5月17日贵州日报刊登《陈敏尔在铜仁市调研电子商务发展时强调,加快把农村电子商务培育成为新的增长点》一文后,认真领会了“省领导陈敏尔在铜仁市调研电子商务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强调,农村电子商务是贵州突破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重要抓手”的精神。

  他告诉笔者,其实,说来也很巧。有一天,他下户,途中遇到彭泽锋打开手机问:“‘一亩田’怎么搞?”

  “老百姓可以接受电子商务这种形态。”马晨旭茅塞顿开。于是,他先后召集“两委”班子、农民合作社社员开会商量,组织学习报纸,大家很快达成了“农村通过电子商务把农产品卖出去、卖得快、卖得好”的共识。

  村“两委”一致认为,短时间要教会每户果农电商不现实,但完全可以把合作社调动起来,抓住典型大户,选择电子商务平台,分期分批,派年轻社员到省、州培训电商,及时设计商标、包装,申请注册葡萄商标。

  水牛坡组果农王金林第一个签订合作社统一销售合同。仅兴金合作社由59户发展到户,种植余亩,占核心区杉树林片的75%以上。

  马晨旭告诉笔者,经选定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但由于需交保证金,且阿里巴巴还找不到同类产品等原因,果农也很难接受。而“一亩田”只需直接在电脑或手机上,输入农户姓名、产品、质量等级、价格范围、成熟时间、联系电话,发条短信,就马上搞定

  8月7日,马晨旭找到省商务厅、多彩贵州电商云,其派技术员实地察看,进行现场拍照,收集资料等,与合作社对接。两天后,在多彩贵州电商云“那家网”建成“黔原云珠”水晶葡萄网店,通过那家网、多彩贵州网、展销会等宣传活动,产品逐渐得到市场认可。

  如此,通过依托批发商布局配送点的办法,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在水果批发零售企业的帮助下,果农们通过网上销售的葡萄,通过电子商务走出大山。

  13日,突然,韩泽锋手机接到贵阳一客商第一笔“那家网”订单:“90元1箱10斤装的‘黔云明珠’水晶葡萄。”

  “有贵阳客商订货了,怎么发货?”他马上跑村委会找到马晨旭,又喜又急叫道。

  当时,省政府办公厅刚好在杉树林村进行结对帮扶工作,马晨旭急中生智,便当即委托驾驶员带货送货。

  “网上真的来钱啦!”韩泽锋与妻子分享快乐,笑得合不拢嘴。

  17日,韩泽锋又接到黎平县邹老板首个“一亩田”大单:“黔原云珠”水晶葡萄20吨,每斤1.6元。

  此后,长沙、重庆、贵阳等地的经销商纷至沓来,批发杉树林村的葡萄。销售旺季,每天有十多辆,最多一天有18辆大货排起“长龙”装货。当时收购价,重庆老板每斤涨到了两元。

  像这样,杉树林村果农们亲自带客户逐户逐园,看货论价,共产万斤葡萄罄售一空,实现总销售额万元,其中网销约0万元。人均收入去年8余元,今年预计超过万元。第一次尝到了电商营销葡萄的甜头。

  据权威信息发布,今年,通过杉树林村网销葡萄的带动,大风洞乡万公斤晚熟水晶葡萄已销售完,从去年的最高每亩元产值提高到了今年的1.3万元,果农收入普遍翻番。

来源/黔东南新闻网—新华网贵州频道

赞是一种肯定

分享是一种支持

扫描







































白癫风北京医院
白殿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