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凯里市坚定不移抓产业扶贫,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拓宽就业渠道,让广大群众稳定增收,过上了好日子。
做大特色农业促脱贫
“我用鸡粪施肥的11亩大棚蔬菜,卖油菜苗元左右;鱼塘里的斤鲤鱼也肥了;家里8亩的山林租给合作社养鸡,土地流转费又是一笔;加上在基地上班工资每月0元,日子越来越好过了!”王治勇在凯里市凯棠镇大坪村榜洞高坡上的林下养鸡基地,乐呵呵地算起了自己的收入细账。
孙光秀自从在下司镇淑里林下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务工后,脸上是满满的幸福:“每天有元的收入,离家又近,希望一直在这里工作。”
凯里市的“产业扶贫账”算得精准,让许多像王治勇和孙光秀一样的群众有事可干,而且增收途径越来越多,“口袋”鼓了,生活好了。
近年来,凯里市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以50个党建农业产业扶贫园建设为载体,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鸡、猪、渔、菌、菜”及“两椒一果”农业主导产业和林下鸡、林下蜂、林下中药材等特色种养产业,拉动了群众就业增收。
此外,凯里市利用森林资源实施林下特色种植、养殖、林下产品精深加工、森林康养面积共计25.5万亩,通过山水林田土综合利用,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共带动91户群众户均增收3元以上。
增强工业实力稳增收
焊接声、搅拌声、捶打声、机器轰鸣声……走进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各企业的生产车间,员工有序生产,现场热火朝天。
家住湾水镇的小杨之前因病致贫,通过手术治疗后,他的身体已经恢复。驻村工作队把他介绍到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成为车间一名工人,每个月有了“生活费”,未来可期。
凯里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贵州凯里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先后引进了其亚铝业、雪花啤酒、瑞安建材等一批工业企业,全市工业门类达到2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9家。年,规模以上工业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吸纳贫困人口就业余人,月工资元以上。
做活旅游服务业强后劲
时下,恰是樱桃成熟时节,甜美正当季。云谷田园4月18日就在 云谷田园现代大棚种植采摘环境干爽整洁,可避免风吹雨淋,是理想的采摘之地。同时,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出产的樱桃,品质优良、安全健康。
在下司古镇,垂柳冒着嫩绿,清水江边微风徐徐……一批又一批客人纷至沓来。
近年来,凯里市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相继建成了云谷田园、下司古镇、苗侗风情园等一批国家A级景区景点,辐射带动群众就业创业。年以来,带动多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增收。
抓实就业促群众增收
凯里移民搬迁户杨美的“逆袭”人生,一直让各级媒体争相报道。
几年前,杨美还只是凯里市凯棠镇凯哨村一名普通的农民,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早已习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如今,杨美已华丽转身,不仅是凯里上马石移民小区一间制衣厂的厂长,还是凯里妹旺刺绣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今年与杭州子卯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王的手创”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订单接踵而来,增加了绣娘的收入。
近年来,凯里市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开展劳动力全员就业培训。年以来,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次,人均月增收0元以上。
目前,全市困难群众中有劳动能力人,已实现就业创业人,就业率达90.9%。同时,凯里市积极开发护林员、护路员、保洁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搬迁劳动力人,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和稳定创收。
凯里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龙文芳
图片均为资料图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总编辑:粟琼
编审:李靖
编辑:林泽霞
投稿邮箱:fqklwx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8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