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美景 >> 正文 >> 正文

农村老家城市严重公共安全危机时的据守点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1-3-15

(年三伯父来深考察时与其合影于盐田明斯克航母)

自从我大学毕业后,每次见到三伯父(其父亲于民国三十四年(即年)耐于国难、迫于生计无奈从戎,后杳无音信,随即母亲改嫁,成了孤儿,由其奶奶及叔伯抚养成人。后入伍当兵,转业后有多年政企工作经历,颇有见识。现已75岁,不服老,依然在找事做不断地折腾自个儿,我甚佩服其精神,也经常受其教诲,一有机会就找他聊天请教),在向他汇报工作生活上的诸多事项后,总是不忘跟我唠叨、游说、动员说:

(围着田坝布局的勒洞老寨·对门罗家之视角)

“咱们一定要拉着你小叔一块合伙在勒洞原老家相连的老宅基地上一起重新盖座五间三层砖瓦结构小洋房,那是块风水宝地,背山面广阔田坎,视野、居住感受都极好,一定不能荒废丢弃,房子图纸我都找人设计得差不多了,就等咱们齐心了,咱们得趁着这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赶紧把这事给落实咯。这样在大城市有风险、瘟疫、大战争时才能进退可据,别以为大城市就是安全的。只在大城市安家落户,农村老家这个大后方没有退守据点,无论是从战略还是战术上讲,都是不行的。我以前参加工作在城里落户后,考虑到你爷爷一家人口多,且我自己长期在外工作无法打理老房子,曾向他提议说将自己的老房子转让给他,他坚决不同意,说无论走多远,宅基地老房子都不能丢弃,那是大动乱、大瘟疫时最后的退守据点。”

(登高远眺龙家老宅·高亭美老视角)

以前我总是当做老人家念家思乡的一句唠叨,听完礼貌性点头回声呵呵即过,并十分笃定地认为,农村宅基地、老房子那是父辈老农一代最后的念想与坚守,我们这一代好不容易混进了城成了不再在地里刨食城市居民,怎么可能还会再回来建房。而且在大搬迁、进城落户形势下,如今乡村凋敝如斯,过年都没了烟火味,回流农村几无可能,等父辈这一代老农逐渐散落、凋零,这老家可能就渐成鸟兽出没的深山老林,所谓故乡就真成了心中一份念想。

(年山体塌方后在原老宅基地上匆忙修建的一层木质结构房子·对门罗家之视角)

除夕当天从城里自驾回到老家,本计划呆上几日就回凯里过习惯生活。但新冠肺炎发展形势严峻,为防控疫情迅速蔓延,大范围禁行、减少人员流动及聚集就成了政府行政管理必然选择。纵使有千万个不乐意,但是没办法,全家老小只能在原始山村里过自给自足的新春生活。

(逾七旬伯父正在田坝上赶牛回圈·他的日常生活、你眼中的田园牧歌)

每天边等解禁政令,边看迅速增长、蔓延的疫情数据,慢慢觉得,这万山阻隔、与外界连接甚少的老家,相对闭塞、落后、贫穷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单元,才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最自由(农村人烟稀少,拥有广阔的活动空间,不必禁足,不似城市只能拘禁于㎡家的狭窄范围)、安全、稳定的地方,全家人待着舒心放心安心。某一瞬间,我突然觉得,三伯父那些唠叨是远见卓识、是高瞻远瞩、是历经磨难的大智慧。

(自家门前层叠肥沃田坝·儿时忘乎所以的游乐场)

农村老家,不仅仅是儿时伙伴们欢乐的记忆、是青年人内心期待的诗歌和远方、是离乡老人心中仅存的一份念想……更是城市公共安全危机、战时、重大疫情发生时等特定情形下进退可据的安全、稳定、自由大后方、退守点。

(潇潇说,爸爸妈妈你们回深圳上班吧,我和奶奶呆在这,这里好玩)

因此,与其离家后谈乡、叹乡、憾乡、思乡……不如趁着因这疫情攒下的大好时光,跟着帮着父母一块,修修那日渐老化破败的房子,给它添些砖、加点瓦、疏通一下排水沟、码整一下路坎……使我们的老家不成为故乡(故去的家乡),让我们一直有老家可回,有老房子可住。

(每过三五年,屋顶的瓦片就需要重新整理、修葺,以便更持久地保护木质结构房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