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麻江乡间技艺成为创业新路子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4/8/23
近日,在国道旁,麻江县金竹街道隆昌村一栋木屋内,贵州省非遗项目“畲族凤凰装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通秀正穿针引线,赶制一批畲族凤凰装。她说,“这批凤凰装已经被预定,制作好后就要发往几十公里外的贵定县交接。”今年39岁的赵通秀,出生在麻江县陆堡村,一个传统的畲族村落。在她的记忆里,粑槽舞、东家歌、畲族刺绣这些元素构成了她童年的美好回忆。年,从凯里学院毕业后,她当过幼儿园老师,开办过幼儿园,但在外上班、创业的那几年,儿时的回忆一直在心里萦绕。年,赵通秀回乡参加畲族文化节,热情奔放的粑槽舞再次勾起了她的童年记忆,第二年投入30万元,在隆昌村创办畲族文化传承基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文化传承和保护中来。畲族凤凰装,是畲族妇女在出嫁、重大节日和隆重场合穿戴的盛装,因畲族将凤凰视为吉祥物,在服饰上多以凤凰作为刺绣图案。畲族人有语言无文字,凤凰装体现了畲族古代的图腾崇拜,承载了畲族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成了传承畲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畲族凤凰装制作技艺濒临失传,会制作凤凰装的只剩下畲寨的一些老人,赵通秀一次又一次向老人们请教,学习最原始、最有价值的服饰花纹和图案,传承最正宗的畲族文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次尝试,赵通秀制作出来的凤凰装花纹特别、刺绣技艺精湛,深受消费者喜爱。年初,在麻江县民宗局的邀请下,她在麻江县移民小区担任畲族文化刺绣培训老师;同年5月,赵通秀获表彰为“年麻江县工匠”;10月,她们生产的“东家衣”作为“黔绣”被列入“黔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产品。“通过订单式培训,已经有多名姊妹来参加培训,30多人实现了稳定就业。”赵通秀说,目前产品已经销往凯里、贵阳、浙江等地,订单供不应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乾编辑 张安俊二审 张军三审 石俊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rk/1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