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凯里学院承办,为期30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凯里学院(第16期)银饰研修班正式结业,来自江西、重庆及贵州等省(市)的20名参训学员开启了一个月的学习交流之旅。期间,参训学员不仅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凯里学院博物馆、剑河引岩民族饰品、妈妈制造台江苗文化中心、雷山麻料博物馆、丹寨古法造纸体验中心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了解黔东南各族人民的服饰、银饰、起居、饮食等,还完成了中国少数民族纹样与中国传统文化、苗族文化与故事、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传承、苗族的艺术审美及传统工艺与乡村振兴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同时,还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并完成了自己设计和打造的精美作品。“从7月15日开始培训,8月13日结业,三十天收获颇多,既学到了苗族银饰、蜡染、古法造纸的制作工艺等很多非遗知识,还顺利完成了学习成果。”参训学员潘小雪表示。据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及人社部共同实施的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活动,分为研修、研习和普及培训三个层次。旨在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力,实现文化就业与文化创业,力促“非遗”成为发展生产力。据悉,凯里学院作为贵州省四所入选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高校之一,自年7月开始,凯里学院开始承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培训工作以来,目前已成功开办了银饰、蜡染、刺绣等共16期培训班,培训学员共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石含开编辑孙辉编审刘松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rk/12312.html
上一篇文章: 爸爸去哪儿NBA超级巨星的归宿凯里欧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