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凯里历史人文骄傲话说ldquo清平三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1-2-19
程少为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话说“清平三杰”◎姜秀波

古清平地区(今属贵州凯里)诞生了一位“名臣大儒”、一位“名臣”、一位“雅士”,合称“清平三杰”。

其一为出任“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教育部长兼国立大学校长)的孙应鳌。名臣大儒孙应鳌后任经筵讲官(帝师),又获授“南京工部尚书”。

其二为出任“巡抚”(广东省委书记)的李佑。名臣李佑为一省大员,集军政大权于一身。

其三为凯里地区第一位进士王炯。雅士王炯辞官居乡二十年,习静于山水,堪称“大雅之士”。

“清平三杰”的成就,代表了“清平文化”的最高境界。

“清平文化”,是以清平(今凯里市炉山镇)为中心,延及凯里(今属大部分)、兴隆(今黄平)、平越(今福泉)、麻哈(今麻江)等周边部分地区的一种地域性文化。它带有鲜明的军屯文化特色,以古驿道为载体,以走向全国各地的士大夫为桥梁,与主流文化碰撞、对话并激发出成就较高的作品,自成一文化体系。

“清平文化”,起于明中叶,盛于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衰于清,落于民国,回响至今。在近五百年间,涌现了上百位学者、作家、诗人,他们互结姻娅,互为师友,刊行著述,交错酬唱,产生了大量的著述。

“清平文化”鼎盛时期,清平地区涌现了6位进士。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清平三杰”:王炯、李佑、孙应鳌。

王炯

王炯是年贵州首次开闱乡试中选拔出来的第一批人才,也是凯里地区第一位进士。其于明世宗嘉靖十六年(公元年)中举,次年()中戊戌科进士,列三甲六十一名。

王炯(—),字幼明,号暗斋(《清平县志》作:字幼甫,号闇斋),贵州清平卫(今贵州凯里炉山)人。授南部知县,迁兴化同知。为官清廉。著有《闇斋诗稿》。《黔诗纪略》录其诗四首。

近世学者认为其《四隐图诗》可与孙应鳌一比。贵州财经大学学者袁武认为这四首诗“首首精彩,下笔开阔,同时又对仗工整,关键是又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极具画面层次感”。

王炯父亲为御史王木。王木系明“大礼议”后率先举荐王阳明的“言官”,出生于这样的官宦书香门第,受家庭熏陶,王炯性聪慧,过目成诵,十岁辄能诗文。仅从《四隐图诗》组诗,即可窥见其才华。

与其父亲一样,王炯同样官场不得志。40岁时即想“因疾”归家。居家二十年,以风雅为乡里倡,好平越卫山水幽胜,习静于高真观。去世时,年60岁。

明时贵州巡抚严公清(严清,.8—.3任贵州巡抚)、学使吴公国伦(吴国伦,.1始任贵州提学副使)亦服其博雅。

孙应鳌为王炯撰写《墓志铭》。孙应鳌赞扬他:“清高正直,方劲廉节”、“负人世卓绝之行,含宇宙太冲之气。世人不撄其心,万物不扰其虑”。

李佑

李佑(-),字“吉甫”,号“培竹”。祖籍福建崇安,官籍贵州清平卫(今属凯里市炉山镇)。《明史》有其“传”。《贵州通志》“人物志”亦收录其“传”。

《明史》载:“李佑,……。历官江西副使,邀贼瑞金有功。寻败广东贼吴志高、江西下历贼赖清规等,皆赉银币。进江西右参政,偕总兵官俞大猷大破剧贼李亚元。擢佥都御史,巡抚广东。屡败海寇林道乾、山寇张韶南等。隆庆中,被劾罢归。”

李佑官至广东巡抚。据《贵州通志》“人物志”记载:李佑在广东巡抚任上“百务创造,无所承藉,佑综理精密,号令严明,海贼林道乾、山贼张韶南等次第就擒,一岁捷书十馀上,屡赐金币、玺书慰劳。”

明代名臣大儒孙应鳌在《培竹李公墓志铭》中记载:“无何,广东贼煽乱遍满耳目,不能戢。廷议请设抚臣。公以在南赣有大劳效,特膺简命开府。其地当百务创造,无所承袭,公总理周密,号令严明,省汰减费,虽羽檄纷驰,馈饷连络,未尝增岁额。外缮兵甲,造战舰,修城郭,练士卒,勤瘁不可殚述。……。公用兵,谋定方战,应变不穷,鼓舞将士,人人乐为用,即当盘错,迄有成功。凡虎噬于山林,鲸吞于瀚海,积累跳梁,莫敢谁何,一一诛锄芟刈,终岁内捷音相继十余上,受金币之赐者十有三。先皇御极,首录公功,赐玺书谕劳。”

李佑为采木官,则著有政声;为一方大员,则屡立战功。从政则立社学,发展教育;辞官则建书院,传道乡里。

李佑建有“仰泉书院”,著有《南法寺驳稿》六卷,《抚粤疏草》八卷,《诗文集》四卷。《黔诗纪略》收录其《归来有怀前抚孔韶文侍郎》、《经香炉山》诗二首。

孙应鳌高度评价李佑:公才智既卓绝,任国家事,当封疆责任,但知有国家、有封疆,不复知有身有家。庶几哉可俪美精白忠贞,不忝社稷臣矣!

孙应鳌

孙应鳌(-年),“黔中王门”集大成者。字山甫,号淮海,贵州清平卫(今属凯里)人,原籍江苏如皋。嘉靖二十五年()中举人第一名。三十二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湖广布政使。擢右佥都御史,抚治郧阳。隆庆三年()告病回乡,建书院讲学。万历元年()复出督抚郧阳,后入为大理寺卿,晋户部右侍郎,又改礼部,充经筵讲官,掌国子监祭酒事。五年()再告病回乡,复起国子监祭酒,后授刑部右侍郎,改南京工部尚书,均不仕。获授“光禄大夫”,晚年居乡讲学著书。十二年(),卒。后赠“太子太保”,谥“文恭”。孙应鳌一生历经大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德硕有名,政绩有声,著述宏富。入祀川中“大儒祠”,史称“名臣大儒”。

孙应鳌一生著宏富,主要有《学孔精舍诗钞》、《学孔精舍汇稿》、《淮海易读》、《春秋节要》、《左粹题评》、《四书近语》、《律吕分解发明》、《论学会编》、《教秦语录》、《教秦总录》、《教秦绪言》、《雍谕》、《幽心瑶草》、《道林先生粹言》、《庄义要删》、《督学文集》、《归来漫兴》等,均由明清学者刊行于世。

孙应鳌一生为学为政,著作等身,吏治清明。为官则清正廉直,锐意改革,政声卓著;辞官归休,则淡泊名利,专心治学,传道乡里。是为一代鸿儒,理学大家,士林典型,颇有阳明之风范。

现代学者王路平认为,孙应鳌的历史影响早已蜚声海外。王路平在《传统哲学与贵州文化》一书中,专门对此进行了阐述。明代著名心学家胡直评论当时天下四贤云:“宇内讲明正学,楚有黄安耿公,蜀有内江赵公,黔有清平孙公,吾豫章有南城罗公,皆贤人也。”说明当时孙应鳌讲明正学(心学)已与心学大家耿楚侗、赵大洲、罗近溪齐名,在海内颇负盛名,有“孙子名满天下”之誉。是时,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读了孙应鳌著述后,有《答中丞孙淮海书》云:“辱惠佳刻,略读数种,皆入元造奥,含英咀华,且其议论不诡于圣人。向也吾见公之貌而已,今乃得窥其深矣。苏氏有言:‘千金之富,卿相之贵,苟非天之所与,求一言之几乎道,不可得也。’公以涉壮之年,早窥道域,天所与也!”一代名相如张居正者,对孙应整著述如此推崇备至,于此可见孙应整的学术成就已蜚声海内,震动晚明朝野。迨至清光绪年间,贵州著名学者黎庶昌出任日本公使,还在在日本友人文学博士中村正直先生家中发现孙应鳌的《督学文集》四卷,证明孙应的著述已流传海外,在东亚有一定影响,其在学术上的崇高声誉和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后记

作为“清平文化”的核心文化圈,清平之重,重在人文。清平古城,孕育了孙应鳌、王木、张毕来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名人,他们或以儒学经世,或以言名天下,或以著等身,影响遍及全国,有的甚至走出国门。

这个地方在明代曾经显赫一时。先后诞生了“父子进士”、“叔侄庶吉士”等家族,实现了由军屯文化向科举文化的华丽转身。延及清代,又递补而成“一门三进士”等科举家族文化现象。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清平地区先后密集地出现了六位进士。这在边远、文化欠发达的贵州,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任何一种文明、文化的诞生,都有其特定的土壤和环境,以及时代大背景。“清平三杰”诞生并活跃于明代文化鼎盛时期。儒学兴盛,贵州迎来明代第一次深度大开发后,开放的学风,你追我赶的求学氛围,造就了卓越的“清平三杰”。

作为“清平三杰”之首,孙应鳌不仅为王炯、李佑赠诗,撰《墓志铭》,还给与王炯、李佑极高评价。正是有“清平三杰”互相酬唱、鼓励,清平地区在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民风向学,人文蔚起。从而积淀了意义深远的“清平文化”。

如果说,早期清平人石宣创立学校,王聚“千里购书”,奠定了“清平文化”的基石。那么,“清平三杰”则将“清平文化”推向了巅峰。

“清平三杰”,是凯里地区乃至黔东南地区历史人文的骄傲,更是贵州历史人文不可忽略的一座高峰。

作者简介:

姜秀波,男,苗族,年生,贵州省锦屏县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黔东南州科学决策学会会长。研究方向:明清史,晚清风云人物,民国风云人物,“木商文化”、“清平文化”等。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rk/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