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本期策划林茂申田旻佳执行田旻佳周文君郑官怡李涛涛
日前,贵州省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对贵州省凯里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吴军(正厅级)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今年4月30日,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医院原党委书记、院长李方明(正县级)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
仅仅相隔一个多月,作为贵州省内高校的领导,就“倒了”两个。
根据贵州省纪委监察厅网站显示,仅年上半年,就有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姜紫勤,遵义仁怀市中等职业学校原校长张鹏,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方明,凯里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吴军四名高校“领导”因腐败而“落马”。
高校腐败的现场,在全国都屡见不鲜。据粗略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已达50多起。“基建领域是高校腐败“重灾区”
今年年初,中共六盘水市纪委对六盘水市职业技术学院基建处原处长罗碧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
据六盘水市纪委消息,经查,罗碧忠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相关工程设计方、监理方、施工方等多人贿赂,并为其谋取利益;违规收受礼金。罗碧忠的上述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
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经中共六盘水市纪委常委会审议并报中共六盘水市委批准,决定给予罗碧忠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政纪处分交由六盘水市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收缴其违纪所得。罗碧忠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据了解,高校基建领域职务犯罪暴露出的“潜规则”充斥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招投标环节、发包分包、施工、验收、预决算和工程进度款预付等。为获得工程项目,一些建筑企业将工程总造价的5%至10%作为行贿资金列入支出预算,这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之一。“招生腐败是高校“摆在桌面”上的腐败领域
除了基建,在一些高校老师眼中,招生办是高校的“肥缺”。
年,招生腐败影响最恶劣的恐怕要算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一案。据悉,年至年期间,蔡荣生利用职务便利,在学校特殊类型招生过程中为考生提供帮助,收受贿赂余万元。
不管是被坊间戏称为“自主腐败”的“自主招生”,抑或是被称为“点招”的“指名录取”,一旦失去监督,便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权力基础,演变为高校招生中的交易筹码。
而招生腐败通常是“两厢情愿”,点对点秘密交易,案件多发但却难以查处。
调查发现,自主招生、破格补录和调换专业日益成为高招腐败的三大“重灾区”。
业内人士指出,高校试点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招生自主权,让少数考分不够但某一方面拔尖的专才能进高校深造。但在具体执行中,有的“点招”异变成为权力和金钱的交易。
而调换专业衍生成花钱“买”好专业。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于兴昌的众多受贿记录中,大部分皆与考试录取、调整专业有关,其第一笔受贿就来自于帮助一个学生调换专业收取了1万元钱。
高校招生存在腐败,成了“摆在桌面”上的现象,但高校招生腐败程度究竟有多严重,现象有多普遍,迄今没有非常权威的说法。“贪占科研经费造就高校“硕鼠”
近年来,我国科技强国意识日益增强,国家对科学技术研究经费的投入总额不断增加,强度(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逐年上升。
在国家大量投入的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蛀虫”,瞄上了贪占科研经费。
被媒体称“可能创造了贪污科研经费新纪录”的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原院长陈英旭,授意其博士生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近千万元的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
据统计,中国的科研投入每年已超过1.2万亿元,其中,国家投入在亿元以上。但现实是,项目一到手,一些课题负责人就蜕变成了“项目老板”,科研经费就成了“唐僧肉”,任他们宰割:有利用购置科研设备拿回扣的;有直接用来购买私有汽车房屋的;有为自己购买高价保险的;至于用于旅游和吃喝拉撒等日常开销,则更属家常便饭。1.2万亿元科研投入,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究竟能获得多少科研成果?
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研院所到各类学术机构,违规使用科研经费并非个别现象,陈英旭案只不过是科研经费使用乱象的冰山一角。
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经费数额巨大,必须让其中的每一分钱都花在科研的“刀刃”上,防止其沦为个人的“提款机”。“教育部专项部署治理“高校腐败”
从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可以发现落马高校官员多为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院长),“一把手带头变坏”的现象,说明高校领导干部的腐败风险一点也不比党政机关领导低。
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党委和行政一把手,统揽学校这个“小社会”全局,牢牢控制着资金分配权、人事管理权和项目审批权,极易将集体领导变为个人专断,大肆任性用权。
在今年3月19日召开的年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暨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部际联席会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列出了教育部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点。
根据教育部安排,年,教育部将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从严从实加强纪律建设。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组织纪律和财经纪律。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切实抓好纪律建设这个“治本之策”。
二是层层传导落实主体责任。要把好选人用人关,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工作层层到位的工作机制。
三是驰而不息坚决纠正“四风”。要加强作风建设针对性,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严格执行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教师收受礼品礼金六条禁令,落实高校师德建设七条红线。
四是利剑高悬强化巡视工作。要坚决落实中央对巡视工作的新要求,加大巡视力度,突出巡视重点,强化巡视结果运用,进一步把巡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效。
五是惩防结合深化专项整治。要加强对高校招生、科研经费管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教育乱收费等教育领域重点问题的治理和惩处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六是统筹协调加强队伍建设。教育系统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领导、执行、推动作用,建立健全反腐败工作协调领导机制,全力支持推动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选优配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本网综合整理,资料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腾讯网、新京报、半岛都市报、贵州省纪委监察厅网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c/8942.html
上一篇文章: 凯里学院教育扶贫,立足当下谋划长远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