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凯里城的由来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0-10-24
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翻开贵州的历史,大多数县(市),在历史上都曾建立过“长官司”。这是一种兴起于元代的县一级政权。皇帝赐封当地酋长或上层贵族,世代掌管治理“土民”。他们多数属部队编制,有自己的队伍、监狱和征税机构,活脱脱一个小王国,土皇帝!这些大大小小的“土首领”,被统称为“土司”。这些土首领的品级,最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宣慰使,从三品),最低则是一寨之主(吏目或土舍,无品级)。

元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凯里地区,也毫无例外的设立了土司!

据史料记载,凯里的第一任土司领导人应该是叫“黎平爱”。他是元朝时期(年)归顺了播州宣慰使司杨汉英之后,被元朝廷敕封的凯里土司第一任长官。

“黎平爱”同时也是世居在凯里地区的“凯黎”木老人部落的首领(酋长),故而“凯里土司”,当时的名称应该叫“凯黎蛮夷长官司”(从五品,副厅级),而不是我们一般以为的“凯里长官司”。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元朝廷还在当时的“文件”中记着“凯离”,一直到年(明洪武五年)史书上才正式改成“凯里”。

据《明史》《贵州通志》和《黔南识略》等古籍中明确记载,年(明成化十二年)明王朝在凯里设立了从四品(正厅级)的“安宁宣抚司”,明朝廷授杨友为宣抚使。

同时从播州调土兵户在凯里岩头(明朝叫岩头司,现凯里六中)设立治所,并下设怀远(旁海大堡,后移至岩门司)、宣化(宣威和兴仁之间,后称夭坝司)二长官司,同时建靖南(舟溪镇舟南村)、龙场(现龙场镇街上)二堡。为巩固其地,并加派土兵镇守,其中怀远、靖南、夭坝、龙场各人,宣化人,安宁(凯里)人。

据老人讲,凯里的城,严格上来说应该有三座或者说三片(有的只有城门和一道城墙,应该不算完整的城,但是它是由许多民房的墙壁充当了城墙,或许只能算片,而不能叫座)。

第一片(座)城:

以凯里老街为中心,东、西、南(现小十字)、北门为界限,乾隆三年()建,清平县凯里分县石城,高3.3米,长.52米。

这座城清朝初设立,后又叫“凯里司”。

第二座(片)城:

以大阁山、鸟山(现老猫洞),洗马河下游(白水河),清水江为界,现六中、华恺尚城为中心,棉花冲为城门,火车站渔人码头为渡口的“凯里安抚司土城”,为年明朝杨氏土司杨友(从四品,正厅级)修建。

第三座(片)城:

以清水江、三小、金井河(龙头河段,现叫龙头新村)为界,清政府设立的龙头渡口及其巡检司城门,石城,年建。

图片来自于网络,文字为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凯里岩头河凯里大阁凯里卫千总署凯里小十字龙头河万寿宫凯里南门凯里旧市街和谐家园:昔日扎营坡凯里营盘坡的前世今生洗马河凯里马刨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w/7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