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新闻 >> 正文 >> 正文

凯里农业文化遗产香炉山鸡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0-12-9

起源

据《中国文化知识精华》所载,公元前年的文献中,清平县(注:道光十八年‘年’前,凯里市称清平县,之后称炉山县。年撤炉山县设凯里市,年8月29日,国务院(83)国函号文件批复,撤凯里县设凯里市,年凯里市正式成立,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州府所在地。)就有了关于凯里市土鸡的记载。苗族最后一批从中原迁徒到达贵州清平县时,是南北朝(公元年~公元年)时期,该时期的某牛年的六月十九日,苗族先人们以清平县东四十里的石头山香炉山作为蚩尤战神形象,以老鸦山作为蚩尤夫人慈祥形象,认为能保佑子孙后代发祥发富,便终结了迁徒征途。从那时算起,已有近年历史。

为开发清平县和周边各地,部族的“五支奶”、“六支祖”商议决定,分别在清平、黄平、施秉、台江、榕江、雷山六县进行休养生息。各支系处于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山高水深,环境恶劣,只好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开荒犁田种米粮,山地养鸡,围圈养猪,发展稻田养鱼,自给自足,不断提高和改善生活水平。

据黔东南州农业志记载,民国二十六年(年)统计,黔东南15个县共养土鸡22.98万户,占总户数的91.71%,共养83.51万羽,户均3.63羽。其中凯里市(原炉山县)有1.51万户养鸡,养殖户占90.39%,平均户养鸡3.0羽。从此,香炉山鸡种便开始在这片大地上一代代繁衍下去。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w/8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