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美说
酸食凯里
作者:吴茂钊
凯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位于贵州东部,东西长51.7公里,南北宽44.3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居住有苗、汉、侗等民族。饮食文化异彩纷呈,饮食生活独具特色。
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辣鲜。凯里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是“辣”。
凯里是“吃酸”的故乡。“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串串”(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凯里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在凯里,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在凯里,无论日常生活,还是家宴、红、白喜事宴会。或是餐馆酒楼星级酒店,酸食无处不有。
“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凯里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凯里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也因为如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菜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凯里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数十种不同的工艺。
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也是人类长寿,人口普查结果表明,凯里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居全国前列。虽然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上世纪末的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
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凯里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
《味蕾上的乡情》
曾庆伟著
(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当当网、京东有售
出版时间:年1月
定价:24.6元
《武汉味道》
曾庆伟著
(由武汉出版社出版)
武汉各新华书店有售
出版时间:年3月
定价:58.00元
作家
吴茂钊,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烹饪教师,贵州省吴茂钊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黔菜推广与教育体系研究》、《贵州辣椒蘸水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农业推广硕士。中式烹饪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中国烹饪大师、中国餐饮文化大师、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中国黔菜文化传承导师,中国食文化研究会黔菜专业委员会主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写作学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黔菜理论体系建设者、黔菜文化研究开拓者、黔菜人才教育践行者、黔菜产业发展推动者、黔菜体系标准起草者,《味道中国》、《中国黔菜大典》、《黔菜烹饪技术》、《黔菜全民教育》系列丛书总主编,出版《美食贵州》、《贵州江湖菜》、《贵州农家乐菜谱》、《贵州风味家常菜》、《贵州名菜》、《贵州火锅》、《贵州名厨经典黔菜》、《黔菜观察》《黔菜味道》、《黔菜传说》、《追味儿,跟着大厨游贵州》、《黔之味,大厨带你吃贵州》、《苗家酸汤》、《干锅菜》、《火锅菜》、《铁板菜》等十数部图书,发表专业文章千余篇。
●曾庆伟谈吃:凉面一碗消夏暑
●美食·美说│吴茂钊:走马铜仁餐饮市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x/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