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一座看得见青山绿水的城市!凯里,一座留得住乡愁的城市!凯里,一座原生态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联姻”的城市……
图为凯里。
在凯里,你可以漫步下司古镇,拥抱巴拉河,探幽芦笙的发祥地,寻找后羿的后人……
下司古镇。
凯里巴拉河。
从凯里出发,你可以走天下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游镇远古城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施秉云台山,邂逅肇兴侗寨,品黔东南山水盛宴,尝苗侗文化大餐……
凯里(高铁)南站。
凯里既是黔东南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服务中心,又是黔东南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动机和助推器,还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成为世界级的民族风情旅游胜地之一。
歌舞之乡。
工艺之美。
乡村之旅。
歌舞之乡、工艺之美、乡村之旅、古镇之游、田园之趣、风情之园、银秀之幻、美食之味……凯里,一座山水依恋、苗侗精华、遍地乡愁的生态之城、风情之城、文化之城!
山水依恋,生态之城凯里清水江风雨大桥。
看得见山,摸得到水,处处可觅乡愁。无论是公交站台,还是店铺广告牌,甚至高楼大厦,凯里市区几乎所有的建筑都“穿”上了苗族、侗族“外衣”。城市元素、城乡风貌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凯里,你不仅可以直面自然生态,还可以感受扑面而来的人文生态。
扶老奶奶过马路。
人群有序地过马路。
百姓熟悉的生活元素融入城市每一个角落,“凯里文明”随处可见。漫步凯里,闹市街头秩序井然,绿树成荫,友善微笑的行人与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建筑交相辉映。
凯里民族体育场。
“市内“地标性”的民族建筑“繁星点点”:米风雨长廊的具有苗侗特色的凯里民族体育场;长米、宽44米的凯里清水江风雨桥,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长最宽的风雨桥”;具有苗侗民族建筑风格的黔东南州博物馆;集苗侗民族建筑与银饰造型于一体的艺术珍品——年上海世博会贵州馆……鼓楼、风雨桥、风雨长廊、芦笙场、美人靠、铜鼓、芦笙等极具苗侗民族元素的符号点缀着凯里城市、乡村,散发出独有的苗侗民族文化魅力。行走在凯里山水间,人与自然相映成趣,擦肩而过的是一路山水恋歌。南花苗寨。
凯里民族村寨星罗棋布,文化遗存、民族风情各有千秋。
南花苗寨。
有被誉为“中国西南高原之花”的南花苗寨,有百年古道、百年粮仓、百年古歌、百年古树的季刀苗寨以及屯兵古寨怀恩堡;
青曼苗寨。
在西南面有风情浓郁奇特的舟溪苗寨、青曼苗寨,还有苗族民间绘画之乡的铜鼓苗寨和石青苗寨、苗族芦笙制作之乡新光苗寨;
亻革家人。
在西北面有独特神秘的麻塘亻革家寨;
翁项苗寨。
东北面有古树奇藤缠绕的翁项苗寨等村寨。
下司古镇。
还有:以商埠文化为基础,以山水田园为依托,以“天造山水,人文下司”为主题的下司古镇,融合苗、侗、汉等民族文化特色,集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娱乐、创意、艺术、居住、商务及办公为一体,是一个国际化和复合型的休闲旅游度假名镇。
凯里苗侗风情园。
融民族风情体验、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旅游商品交易、民族特色餐饮、民族歌舞观赏、民族医药养生等为一体的凯里苗侗风情园,集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之大合,汇黔东南州文化产品之精华,是一个“浓缩版黔东南”。
凯里巴拉河。
集秀丽山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和历史遗存为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巴拉河乡村旅游。
……
苗侗精华,风情之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资源富集,原始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历史遗存有机统一、丰富多样,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原始神秘性,堪称民族文化宝库,享有“歌舞之州”“森林之州”“神奇之州”“百节之州”的美誉。其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文化、古朴艳丽的民族服饰文化、惊艳绝伦的民族歌舞文化、延年益寿的民族饮食文化,形成了黔东南独特的文化盛宴。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凯里。
黔东南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的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是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目的地首选地之一,被世界旅游组织赞誉为“文化大餐,山水盛宴”,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露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家园”“世界独特的文化孤岛”。
凯里繁华的市区。
凯里市作为黔东南州府所在地、贵州东线旅游集散地,担当了黔东南文化旅游集散地的功能。
凯里交通四通八达,除了高速、高铁外,还有机场。图为凯里黄平机场。
凯里市是国家发改委规划建设的现代化黔桂湘三省交界中心城市和贵州省实施全方位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被誉为“苗岭明珠”,享有“百节之乡”“芦笙的故乡”“东方斗牛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凯里先后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中国个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凯里是世界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这里汇聚了千载苗侗风情,民族节日瑰丽多姿,较大的民族节日就有多个。民族民间传统工艺丰富多彩,民族特色餐饮美滋美味。
这里有精彩激烈的东方斗牛;有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被誉为民族建筑奇迹的苗族吊脚楼、侗族鼓楼;有回味无穷、风靡全国的酸汤鱼,香醇甘甜的糯米酒……一年一度、浓缩苗族文化艺术经典的“中国·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和“中国·凯里原生态文化旅游节”,成为了解苗侗文化和历史的窗口。
已经成功举办的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和银饰刺绣博览会,汇聚了世界“指尖艺术”。
已经连续举办五届的“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成为凯里举办的一个走向国际化的国家级大型音乐赛事平台。
精心打造的大型苗侗音画剧《银·秀》,成为一部反映苗侗文化精髓的艺术精品。
享有“歌舞之州”美誉的黔东南,以“侗族大歌”和“苗族飞歌”为代表的民族歌舞文化惊艳绝伦,震撼世界。时而高亢宽广,时而低沉悠扬,时而如鸟叫蝉鸣,时而如江河奔流,时而如松涛阵阵,时而如高山流水……这里的芦笙金曲情丝万缕,苗族飞歌悦耳动听,侗族大歌堪比天籁。
凯里斗牛。
遍地乡愁,文化之城“中国·贵州·凯里苗族文化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达成“凯里共识”:凯里市是苗族文化适应城镇化和苗族文化助推城市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是苗族迎接城市人和积极建设富有苗族文化城市的火车头,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苗族传统社会转型升级的典型区域。明清时期,凯里就曾有“小京州”美称。
凯里骑行活动。
凯里是一座新兴城市,但不乏厚重的历史。春秋时期属南蛮牂牁国,战国属夜郎且兰国,秦、汉、两晋、南北朝属且兰,隋、唐属宾化县,宋属合江州,元为麻峡县所辖,明、清时期置清平堡、司、卫、县(凯里司、卫),民国二年(年)改称炉山县,年称凯里县,年设立凯里市。
从凯里走出去的明朝大儒孙应鳌。
凯里人杰地灵。从凯里走出去的明朝大儒孙应鳌,是“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曾经“给皇帝讲过课”;红学专家张毕来,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社会科学家和作家、翻译家……
着银饰盛装的苗家妹子。
一个民族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产品:“凯里银饰”“凯里刺绣”“凯里酸汤”等,如今已经成为了凯里的“地理标志产品”。“苗乡处处大舞台,飞歌醉情怀”。著名音乐人徐沛东与“金芦笙”和以凯里为集散地的黔东南这片音乐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连续三次踏着天籁之音的旋律走进凯里,品读原生态,专门为黔东南创作了广为传唱的歌曲《飞歌醉情怀》。
凯里苗家人。
著名作家叶辛,多次走进凯里,做客苗寨,解读原生态文化的魅力。发出由衷的感慨:“民族文化独特,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美,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宝地!”文化名人余秋雨,也曾经走进凯里,走进黔东南,用大家的视角,用“以敬畏来崇拜自然”“以美丽来回答苦难”“以微笑来面对陌生”“以平静来彰显传统”四句话,高度概括了这片土地上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力量……
凯里经济开发区。
凯里的青山绿水可以醒目;凯里的蓝天净土可以润肺;凯里的民族文化可以清心……既有优秀人文,又有青山绿水。凯里是国内唯一的,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就是凯里——一座人文山水之城。来源/凯里都市
凯里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撰稿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动动手,为黔东南民族节日投票,为黔东南美景点赞,为黔东南美景转一个!有什么想法,可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x/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