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农、田、城、镇,是一幅凝固的画;凯里这座城,是一首流动的诗。
巍巍香炉山,滔滔清水江;苗侗明珠,山水凯里。
大美凯里(苏志平摄)
远离城市喧嚣,徜徉于弥漫泥土芬芳的田野,潺潺流水、蜿蜒石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迷人的秀美画卷。
秋日的下司古镇,从清水江吹来的丝丝凉意沁人心脾。悠悠流淌的清水江,为这座古镇孕育了一方文化、增添了一份柔美。
风雨桥、芦笙广场、阳明书院、夏同和纪念馆、古码头......在现代与传统、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融合中,这座曾经的重要商埠码头,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古镇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也完美地诠释了“厚德载物,知行合一”的凯里城市精神。
下司古镇(田福良摄)
这幅色彩缤纷的美丽画卷来之不易。作为全省个特色示范小城镇之一、全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区之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下司古镇,根据凯麻同城化规划,以“天造山水、人文下司”为主题,通过对下司地域和文化特色、民族与景观特色的挖掘,重点布局民族文化产业、体育文化产业,成为凯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重要节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凯里市落实协调新发展理念,以“推进特色小城镇和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线,用脱贫攻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引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全过程,实施“景观在前、产业跟进、城镇建设渗透”的城镇发展策略,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统筹推进,实现产、城、景、人融合发展,小城镇功能品质不断提升,城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高。
清水江大桥(杨春岚)
按照“结合凯麻总规、倡导民族特色、保留自然风光”的思路,根据18个乡镇(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理条件、区位特点、资源状况,以及产业发展条件、发展潜力等因素,推动建立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带动建设了一批产业定位清晰、文化内涵丰富、功能配套完善的特色小镇。
小城镇不小,它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市民,一头连着农民。如今,这些分布在山水之间的小城镇不仅有着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而且因为交通、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提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棉席画意
在炉山、碧波、万潮等镇,装备制造、高端建材、有机食品等工业产业蓬勃发展;在三棵树、舟溪、下司等镇,旅游产业持续“井喷”;在大风洞、旁海、湾水等镇,特色农业产业“风生水起”;在开怀、鸭塘等镇(街道),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产业欣欣向荣,形成了镇镇有产业的格局。
同时,探索出了舟溪镇“镇村联动”模式、下司镇“三变+”旅游产业模式、炉山镇“生态立镇、工业兴镇、旅游富镇”发展战略等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新模式,谱写了凯里城镇建设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加快基础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以交通为先导,加快中心城区与城镇间的路网建设,实施小城镇建设“8+X”项目个,重点推进城镇群内给排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搞好卫生院、中心校、文化广场、农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开通和加密城区至各重点镇的公交专线,着力构建与城镇群空间发展相适应的功能体系。
凯里市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联系,以小城镇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
舟溪镇在小城镇建设中,以推进特色小城镇全面发展为突破口,将特色小城镇建设与农文旅有效结合,用旅游为载体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打造高品质新型城镇。
(苏志平摄)
目前,舟溪镇规划的亩云谷小镇度假综合体已经开工建设。
未来的云谷小镇将建成集“山水生态、非遗文化、旅游度假、智慧景区、田园生活”五位一体的度假综合体。
云谷小镇半山腰上的新光村是传统手工芦笙之乡。75岁村民潘洪珊是个传统手工芦笙手艺人。
精美的手工芦笙展示25岁开始制作芦笙,至今半个世纪,潘洪珊用苗族手艺养活三代儿女。他说:“芦笙手艺是村里流传下来的,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至今最久远的已经18代了,一个芦笙2-3天能做好,传统芦笙市场价格在-元不等,商品小芦笙一般50元一把。”
新光村村支书潘田源介绍说:“云谷小镇旅游的兴起,带动了村里芦笙产业的发展,村里优秀的芦笙工匠年收入可以达到12万元左右。”
目前,依托舟溪镇云谷小镇的优势,新光村成立了芦笙产业发展协会以及发展基地,下一步,将发展芦笙竹种植、芦笙制作、芦笙演奏等一体的新旅游业态。
鸟笼产业促增收(蔡兴文摄)
开门即见绿,临窗闻花香,梦醒听鸟鸣,闲坐读风月。凯里自启动小城镇建设发展试点工作以来,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旅游名镇、生态美镇”的战略目标,全市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高质量发展,目前正朝着独具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迈进。
小城镇建设,带来机遇;城乡一体化,实现繁荣!
(吴吉斌摄)
如今,无论是凯里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够明显感觉到凯里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颜值和持续增加的魅力。
作为国家发改委规划建设的现代化黔桂湘三省交界中心城市和贵州省实施全方位带动战略的前沿城市、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凯里对未来城市的布局更显用心。
结合省情、州情、市情,持续深化对凯里发展战略的认识,凯里市位列全省城区方阵,按照“总人口万,建成区平方公里”的目标定规划,站位全省大局干工作、站位全国大局谋发展,切实在打造黔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上敢担当、有作为。
凯里市区域优势明显、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是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凯里交通四通八达,区位优势明显,厦蓉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沪昆高铁、贵广高铁贯穿全境,8小时到达上海,4小时到达广州。
(吴吉斌摄)
今年以来,凯里市坚持贯彻落实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强化担当、狠抓落实,按照在黔东南州走前列、作表率的要求,持续提升城市首位度,努力建设黔湘桂区域性中心城市。
山水相拥一城歌、无限风光无限美,凯里来日春色倍还人。
▌本文来源:凯里市融媒体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ly/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