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美景 >> 正文 >> 正文

凯里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20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1-7-20

为加快推进以凯里、麻江、雷山、台江、丹寨、黄平、剑河一市六县为主体的凯里都市经济圈建设,进一步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抱团发展的新格局,构建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凯里都市经济圈。根据州委州政府工作安排,由州城乡规划局组织,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凯里都市经济圈一体化规划》,于年4月4日通过了州城规委专家咨询会审查,形成了以下规划草案。内容包括:

(一)规划期限

-年

(二)规划范围

范围包括内凯里市、麻江县、雷山县、台江县、丹寨县、黄平县、剑河县等一市六县行政区域,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

(三)发展定位

黔中城市群东部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都市经济圈和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排头兵;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四)资源承载力分析

分析全域土地、水、生态等资源综合承载力,结合现状建设情况,精确识别潜力发展空间,适宜城镇建设总量约为.36平方公里,适宜建设用地余量约.16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沪昆高速和余安高速沿线。划定饮用水源一保护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一级保护区,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禁止开发区范围,国家重要湿地和地方重要湿地保护范围,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国家级公益林,主要河流水体范围,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等生态本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95平方公里,占全域总面积的38.65%。

(五)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依托区域交通设施及重大平台建设形成“一城两廊、四片六心多节点”的非均衡一体化发展格局。

一城:进一步推进凯麻同城化,将凯里-麻江中心城区打造成为贵州东部中心城市;

两廊:融合国家、贵州发展格局的城镇廊道,东西向城镇发展主廊是融入黔中城市群的载体,南北向城镇发展次廊是融入贵广通道、推进凯都一体化的载体;

四片:四个功能片,包括凯麻同城发展片、台江剑河一体化发展片、黄平发展片、丹寨-雷山发展片,引导各片区差异化发展;

六心:六个外围县城中心,包括麻江、丹寨、雷山、黄平、台江、剑河;

多节点:多个一体化化发展节点。

(六)城镇规模等级规划

区域中心城市:1个,凯里市;

县城中心城市:6个,分别为麻江县城+碧波镇、雷山县城(丹江镇+朗德镇)、台江县城;剑河县城、丹寨县城(含龙泉镇和扬武镇)、黄平县城(含新州镇、旧州镇);

重点镇:19个,分别为旁海镇、谷硐镇、西江镇、兴仁镇、排调镇、永乐镇、重安镇、谷陇镇、平溪镇、革一镇、台盘乡、施洞镇、岑松镇、南明镇、南加镇、南哨镇、柳川镇、上塘镇、大风洞乡;

一般乡镇:27个,湾水镇、凯棠乡、贤昌镇、坝芒乡、南皋乡、雅灰乡、郎德镇、望丰乡、方祥乡、达地乡、野洞河镇、纸房乡、翁坪乡、一碗水乡、南宫乡、老屯乡、排羊乡、方召乡、观么镇、久仰镇、太拥镇、南寨镇、敏洞镇、磻溪镇、龙场镇、大塘镇、浪洞镇。

七)城镇职能体系规划

综合型:7个,分别为凯里中心城区、麻江县城+碧波镇、雷山县城(丹江镇+朗德镇)、台江县城+剑河县城、丹寨县城(含龙泉镇和扬武镇)、黄平县城(含新州镇、旧州镇);

工贸型:4个,革一镇、南明镇、兴仁镇(特色小城镇)、大塘镇;

工业型:3个,台盘乡、望丰乡、岑松镇(特色小城镇);

农贸型:10个,旁海镇、施洞镇(特色小城镇)、排羊乡、方祥乡、永乐镇、达地乡、太拥镇、久仰镇、观么镇、敏洞镇;

农业型:10个,湾水镇、凯棠乡、方召乡、贤昌镇、坝芒乡、老屯乡、翁坪乡、平溪镇、一碗水乡、纸房乡;

旅游型:19个,西江镇(特色小城镇)、排调镇、重安镇、南加镇、南哨镇、柳川镇、上塘镇、大风洞乡、南皋乡、雅灰乡、郎德镇、野洞河镇、南宫乡、南寨镇、磻溪镇、龙场镇、谷硐镇、浪洞镇、谷陇镇。

八)农业发展规划

构建“1个国家示范区、9个田园综合体、16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各县市在高效农产品示范园区的基础上,精准识别1-2个有潜力乡(镇、街道)、村(社区)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培育都市近郊型、民俗文化型、乡村地产型、创意农业型四类田园综合体。

(九)工业主导产业规划

凯里经济开发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民族医药、食品加工、民族民间工艺品等产业;

炉碧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装备制造、原材料、玻璃及其制品产业;

黄平槐花工业园:特色食品(有机米、糥小米、蓝莓加工、酒饮料精制茶制造)、电子电器、药材加工;

黄平谷陇工业园:磨料磨具、新型建材为主导产业;

台江经济开发区:以铅回收、蓄电池等循环经济、电动车及配件制造为主导产业;

剑河岑松工业园:木材加工(装配式木制房屋)、民族医药(钩藤产业)、食品加工;

丹寨金钟经济开发区:特色食品(含蓝莓酒饮料、酸梅汤等)、装备制造(机械装备、汽车制造)。

十)物流体系规划

综合物流中心:凯里站物流中心、九寨赖坡物流中心。

商贸物流园区:鸭塘-镰刀湾商贸会展物流园、凯里云商建材物流园、宝恒国际钢材物流园、凯里苏商物流园、凯里国际商贸城、炉山工业园区物流园。

农产品物流基地:凯里大西南区域中药材交易中心、雷公山茶叶产地综合批发市场、麻江冷藏库、台江农产品冷链物流、丹寨绿海蓝星农业园区冷链物流。

城乡物流配送中心:麻江、台江、剑河、丹寨、黄平、雷山等物流配送中心。

(十一)旅游开发格局规划

形成“一山两江”的旅游开发格局,从分散的“景点”向综合景区转变,提高旅游容量。

“一山”指环雷公山国际旅游区建设平台;

“两江”指舞阳河文化景观带和清水江文化景观带;

打造四大旅游片区,包括环雷公山苗寨风情深度体验片、舞阳河野外探奇体验片、清水江东段的剑河康养休闲度假旅游体验片、清水江西段的清江生态田园深度体验片。

(十二)旅游发展平台规划

成“全域、全时、全民、全值”的旅游地,具体包括环雷公山苗族风情深度体验环、舞阳河野外探奇体验环、清水江东段的剑河康养休闲度假旅游体验环和西段的清江生态田园深度体验环。

(十三)全域风景道规划

整合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国省道升级改造资金,建设特色风景道。规划风景道总长公里,分为环雷公山风景道、环舞阳河风景道、环清水江风景道、特色村落风景道。

(十四)旅游服务体系规划

建立四级城乡旅游服务配套体系。

一级中心:设置在凯里国际旅游城市,两个一级中心为凯里高铁南站和下司古镇;

二级中心:分布在各县,共设置9个中心点,分别为三棵树镇、雷山西江镇、丹江镇、剑河县城、黄平旧州古城、施洞镇、麻江高速口、丹寨高速口、台江县城;

三级中心:则主要依托各旅游景区和旅游小镇进行设置;

四级中心:依托传统村寨和民宿进行设置。

(十五)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是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功能的地域,包括依法设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水源保护区,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郊野公园、大型城市绿地等。规划共划定生态空间.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9.21%。

农业空间: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耕地、村庄居民点用地、其他农用地、园地等。规划共划定农业空间.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91%。

城镇空间:是以城镇居民生产生活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包括全部城镇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发展备用地等。规划共划定城镇空间.5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88%。

(十六)城镇开发边界

综合分析土地综合承载力、历年城镇建设用地增长情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等因素,划定年城镇开发边界平方公里,占规划范围面积的3.13%。

(十七)生态保护红线

衔接环保部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将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一级保护区,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禁止开发区范围,国家重要湿地和地方重要湿地保护范围,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国家级公益林,主要河流水体范围,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天然集中分布地等生态本底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划定生态保护红线.95平方公里,占规划范围面积的38.65%。

(十八)永久基本农田

衔接国土部门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在农业空间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2平方公里,占规划范围面积的20.5%。

(十九)轨道交通及航空枢纽规划

都凯城际轨道:实现沪昆高铁与贵广高铁互联互通;

都凯快速通道:实现凯里南站-都匀东站的直联直通;

新增凯里都匀双环联络线:打通凯里环城高速和都匀环城高速联系;

黄平机场辐射带动:加快凯里南站改造升级建设工程、争取“三穗-镇远-凯里”城际轨道引入黄平机场设站、争取“瓮安-黄平-凯里”城际轨道。

(二十)高快速公路规划

形成“两廊两枢纽,双环多通道”交通网络。

“两廊”:指东西向交通廊道(依托沪昆高铁、沪昆高速)和南北向交通廊道(依托都凯城际、余安高速);

“两枢纽”指凯里南站、凯里黄平机场;

“双环”:指凯里市区内环(环城高速)、都市圈环线(贵新高速、厦蓉高速,瓮岑高速、沿榕高速);

“多通道”:指依托6条东西向高速公路增强与长三角、珠三角、贵阳、都匀、福泉、黎平、三穗等联系(福黄高速、瓮黄高速、沪昆高速、夏蓉高速、天黄高速、雷榕高速)。

(二十一)干线公路网规划

建设“10-30-60”交通圈,实现产城景间高效联系。完善提升国省乡道公路网,实现各县市城区、重点镇、重点发展平台10分钟上高速;以高快速路为骨架,实现经济圈内各主要发展地区至凯里市区30分钟通达;以高铁高速为依托,以凯里南站、黄平机场为枢纽龙头,区域内县城之间60分钟通达。

(二十二)航道水运规划

落实《黔东南州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内河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路通江达海通道,发挥内河水运作用,加快推进包括三板溪库区航运、巴拉河旅游航运、舞阳河旅游航运等重点建设工程。

(二十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市政设施:预留大型基础设施管廊,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管理及线位安排;将镇自来水合并至市、县一级自来水管网;鼓励邻近行政区自来水公司整合;加快推进炉山垃圾焚烧厂二期建设。

安全供水:有序推进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和建设,争取麻江宣威大型水库建设,加快都市圈内12座中型水库建设;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确保应急状况下的供水安全;

垃圾收集处理:形成设施全覆盖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年实现无害化处理率90%,年达到95%以上;推行健全分类收集体系;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二十四)生态安全格局规划

形成“一核多点,两廊五片”的阶梯状生态空间结构。

一核:雷公山生态核心;

多点: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生态节点斑块;

两廊:清水江水系生态廊道、舞阳河生态廊道;

五片:中轴对称的5个生态功能片区,分为生态保育片区、生态缓冲片区、城镇承载片区。

(二十五)风貌分区

凯里:苗侗及其他文化相结合的建筑风貌区;

麻江:以布依族风貌为主,主要以苗族特色的现代综合中心区、建筑风貌、道路景观以苗族文化为基调;

台江、雷山、丹寨:苗族建筑风貌区,主要以苗族地域建筑风貌为主,颜色采用灰白,浅黄为主基调,局部以赭石为点缀,选取苗寨空间特色、建筑元素形成与传统空间协调一致的城镇风貌,并强化雷公山与城区结合的生态城镇形象。

剑河:苗侗建筑互相结合的建筑风貌区,整体点缀苗族特色的现代城镇风貌,并结合清水江滨水空间打造活力城镇形象。

黄平:北部为历史风貌区,南段为革家文化为主融合苗族:旧州整体以单檐硬山顶,两侧为封火墙建筑风格为主,突出明清时期建筑特色,体现黄平应有的风貌。新州片区突出革家文化,以革家文化作为建筑风貌基调。

(二十六)城市门户节点特色塑造

交通枢纽型:15个,分别为旧州站、黄平站、凯里黄平机场、谷陇站、谷酮站、麻江站、凯里南站、凯里站、凯里通用机场、台江站、西江站、雷山站、柳川站、南宫站、丹寨站;

高速公路出入口型:13个,黄平北收费站、重安收费站、凯里北收费站、凯里收费站、凯里东收费站、凯里南收费站、兴仁收费站、天星桥收费站、西江收费站、黄里收费站、上塘高速出入口、浪洞高速出入口、旧州高速出入口;

城镇入口型:8个,丹寨收费站、黄平南收费站、麻江收费站、台江收费站、剑河收费站、岑松收费站、雷山收费站、下司收费站。

(二十七)魅力场所规划

对临山、滨水、公园、门户、活力地区进行控制,打造魅力场所,共67处,塑造各县市的城镇特性。魅力区包含了24处城市公园,18处滨水区,12处公共服务设施片区,10处城市门户区以及3处特色城市景点区。

(二十八)水资源承载力分析专章

1、需水预测及合理性分析

落实《黔东南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年规划区用水总量约为12.44亿立方米,较年增加7亿立方米。依据黔东南州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区年需新增供水量7.21立方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实施水资源保障方案

(1)通过水资源配置工程进一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增强水安全保障能力。

(2)农村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可以巩固提升农村饮水保障程度,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3)水生态文明工程将有力改善河湖生态健康,推进水土流水治理。

3、实施影响分析及减缓对策

(1)坚持节约用水和绿色发展。

(2)坚持用法律和制度保护水生态环境。

(3)妥善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4)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和管理。

(二十九)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1、适宜人口规模预测

预测到年,常住人口达万,常住城镇人口为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3.95%。综上所述,本次人口规模预测符合规划区资源承载力分析结果。

2、不良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包括资源瓶颈日益凸现、工业化快速推进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社会消费转型对环境的压力、农业和农村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

3、环境协调性分析

分别与《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贵州省、黔东南州城镇体系规划、《黔东南州“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协调。

4、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包括水、大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整治措施。

(三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专章

1、基础评价要素

包括土地资源评价、水资源评价和生态评价。

2、综合评价

将规划区范围内用地划分为适宜开发、较适宜开发、中等适宜开发、较不适宜开发、不适宜开发五类用地。

规划区内适宜建设开发空间主页分布在凯里市中心城区、黄平县中部地区及丹寨县东部。生态环境敏感,不适宜开发地区主要分布在雷公山及周边地区。

(三十一)黄平县分区发展指引

1、发展定位

特色现代产业基地和内陆开放新高地,凯里都市经济圈的空港综合交通枢纽,舞阳河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发展规模

规划至年,县域常住人口达到32.2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1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3.69%;规划至年,县域常住人口达到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

3、发展指引

(1)强化城区间交通功能联系,实现一体化发展。形成“一城两区三园四带”空间发展格局。一城即黔中生态养生城黄平,两区包括新州、旧州两个城区,三园即槐花现代商业物流园、谷陇冶金冶炼工业园、凯里黄平机场临空产业园,民族文化产业带,文化旅游产业带,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带,大健康产业带。

(2)优化发展方向,形成城区、旅游区、空港区、工业园区联动发展格局。加强旧州、新州之间的交通联系,调整旧州城区往东南方向发展;新州城区往东北发展,带动槐花工业园区发展;往东发展,带动空港片区的发展;建设用地规模指标适当向槐花工业园倾斜。

(3)合理定位槐花工业园发展并高效多元土地布局。重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食品加工、农贸批发、农业科技服务、电子电器、药材加工、产业孵化等功能等功能。

(4)旧州建筑风貌凸显且兰古国形象,新州突出苗革文化。旧州片区整体以单檐硬山顶,两侧为封火墙建筑风格为主;打造舞阳湖片区的公共空间;新州广场、门户、道路、地标建筑等强化革家文化特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92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