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网刘小贤
撰文
大多数国内观众很难在一场会议中听到这样的致辞:先用一分钟致敬当地土著,又花了一分钟用土著话欢迎在场嘉宾,又用了几分钟时间介绍午餐地点、安全出口和场地分布……最后才是主要观点。这一点倒是与绝大多数国内会议的致辞都大相径庭。这样的致辞出现在第十六届地球观测组织(GEO)全会上,致辞者是澳大利亚环境地球科学处处长StuartMinchin。11月是堪培拉的春天,关于在这里举行的会议和它的主办方还有很多可以说的故事。但在了解这些之前,有必要从联合国的故事说起。01世界政治框架年联合国成立之初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联合国的诞生作为主要标志的新型世界格局形成了。联合国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国际组织之一。虽然冷战期间联合国的作用饱受诟病,但其后随着内部改革逐渐行进,其影响力也在日益恢复。现在联合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各种决议形成的文件发挥作用。联合国形成的文件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公约/条约/宪章类宣言/规定/说明类第一类较为正式,其中公约最为正式,是国际性具有造法性质的文件,一般来说涉及多个国际组织。而条约的约定主题较少,宪章则是国际组织章程。第二类一般表示签订的各方无意建立有约束力的义务,而只是表达一种共同的意愿,但也有一些宣言逐渐演变成国际法,从而具备约束力,例如《世界人权宣言》。目前联合国官方在册的第一类文件总数是条,第二类是条。但近年来几个文件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联合国五大使命之中的可持续发展使命。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使命中,年是一个重要的年头。这一年接连出台了三个对全世界影响深远的三个文件,一是《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是《巴黎协定》,三是《仙台宣言》。与我国政府红头文件从国务院到部委,部委再到地方层层落实的逻辑一样,从大大小小国际组织的愿景和目标上,总能看到联合国这些使命文件的影子。例如为了响应联合国减灾十年计划,世界减灾大会被联合国设立,《仙台宣言》和其后的《兵库宣言》都是这一大会的产物。又如我国去年在德清举办的联合国地理信息大会形成的《莫干山宣言》,也是积极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和《仙台宣言》这三个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列为重点对象,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为这三个重要文件履行义务。02十年宏伟计划和“三驾马车”说回地球观测组织(GEO)。也是为了落实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目标,联合国召开了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着重提出了“需要就地球状况进行协调观测。”为了响应这个号召,次年一个政府间地球观测特别小组就成立了,并建立了地球观测峰会(EOS),而这个峰会在年提出了一个宏伟的十年计划,即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计划(GEOSS)。为了落实这一计划,GEO也由此诞生。也可以说,GEO就是这一计划的产物。到底什么是GEOSS计划呢?其实就是希望联合不同卫星的观测数据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公众基础设施,可以为大量用户提供即时的环境数据、信息和分析结果。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分发中心。因此,但凡是有遥感卫星数据来源的国家、地区和组织,都被拉进了这个组织。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个国家和地区的组织成为了这一计划的“供应商”,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欧空局ESA、世界气象组织WMO以及DigitalGlobe。目前,GEOSS计划中已经有超过4亿个开放的数据源了。数据供应商有了,这些数据的用户又是谁呢?在这个计划的第二个十年之初,也就是在年的GEO全会上,会议通过了《墨西哥宣言》,这一宣言的最重要的就是明确了计划的核心目标,经过数年发展,这些目标演变成了支持上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中的三个目标:《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协定》和《仙台宣言》。这也就意味着,GEOSS计划的核心用户基本锁定在了各国政府中,而非企业和公众。这也代表世界范围内遥感产业在这十年里(-)的基本动向。03有趣的致辞和温馨的仪式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副主任赵文波发布数据共享平台再回头看本届GEO全会,一些行为就很容易理解了。本届我国代表团的一个重要“亮相”就是国家航天局推出了“高分卫星16m数据共享服务平台(CNSA-GEO平台)”,也就是将高分一号和高分六号对地观测卫星的历史存档数据、基于存档数据生成的全球有效覆盖一张图、每日拍摄的16米数据共三类中国高分16米卫星数据对全世界公开共享。在理解了GEOSS计划后,这样公开数据的行动也就更易被理解。自GEO在年成立起,中国就作为GEO的组织创始国之一,一直与欧盟、美国和南非共同担任联合主席国,在地球观测组织中代表亚洲大洋洲区域和发展中国家。纵观这些年的全会,我国也一直在数据共享发力。在第一个十年计划期间,我国主要参与13个数据计划,其中9个项目具有重要进展,我国实质性参与4个。在年第四届全会上,科技部万钢首次向非洲共享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去年,我国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全会上介绍,我国为这一计划已经发射了25颗对地观测卫星,以支持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气候监测、救灾和经济发展。在年度,我国也将作为轮值主席国,全面主持GEO日常活动。大会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继续进行小范围的专题讨论。在昨天(6日)的全会上,主要讨论的是对地观测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减少灾害风险的行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行动(主要还是对应三个核心目标),今天的全会则是围绕扩大组织本身的影响力展开讨论。GEO在youtube上传了这些分会的全过程,感兴趣的读者也可以自行搜索。照例,再说点会议外的事情。除了澳方让人印象深刻的致辞,GEO的流程设计也很考究。全会主持人李朋德也说,“GEO是一个大家庭”,因此在正式议程开始前,GEO先是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了新的“会员”,包括新的国家、组织和社团。这样的“仪式感”对于略显随意的开幕致辞而言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而澳方作为东道主,致辞代表StuartMinchin的观点也恰好也可以作为一个好的收尾,“对地观测是一项投资,它们组成的经济活动,能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很多回报”。加群提示?泰伯网目前建有六大领域社群:泰伯航空航天爱好者群、泰伯智慧出行交流群、泰伯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交流群、泰伯信息技术交流群、泰伯智能制造交流群、泰伯全球读者交流群,入群请加泰伯小姐姐(),同时备注您想进的群。
深入阅读|点击图片或标题
四面楚歌华昌达《精读》
⊙校友经济的"藏宝图"⊙孙正义的独角兽时代⊙自然资源部:给矿山第二条命⊙星火燎原:应急救灾十年又十年⊙山东航天大学是如何炼成的⊙携程吃“撑”这四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9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