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发现,那些深藏在凯里的老建筑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0-8-22

回忆,过去

凯里这座小城里内有许多年老建筑,它们有些坐落在我们上班回家的路边,有些历经沧桑仍在使用!它们风格独特、时代特征鲜明,储存了不可磨灭的“凯里记忆”。

生活在凯里的你,以下这些历史建筑,你见过多少?又对它们了解多少?来凯里的你,相信也会好奇,这些老建筑承载了多少记忆吧!凯“老该”

老凯里人习惯把凯里老街叫“凯老该”,叫起来顺口,听起来响亮。虽然凯里城区现在有几十条大大小小的街道,有许多街道宽敞整洁、高楼林立、繁华热闹,无不彰显现代建筑气派。但是,它们都取代不了“凯老该”在凯里人心中的特殊位置。从“老该”的一点一滴看“老该”,她是那样的悠闲,并不因为眼前城市的繁华而动容,穿越整个“凯老该”,可以从繁华到破落在经历繁荣,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变迁。

凯里万寿宫

凯里万寿宫,亦称江西会馆,坐落于“凯老该”十字口往二中方向,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五年(年)年前,清朝道光年间重建,占地面积平方米,坐北向南,由前殿、中殿和后殿组成,呈两进四合院砖木结构,明清时期曾为安抚司、长官司的治所。民国26年(年)中共凯里地下党小组在此成立“抗日救国后援会”。年我省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凯里苗族自治区政府亦在其中。

老拱桥

老拱桥在五十年前时旁边没那么多的房子!有的是几家凯里苗家人的吊脚楼!你会看到小溪里会有随风飘落的花瓣顺着清澈的溪水从拱桥下流过,仔细一点还能看到小鱼和小虾们在溪水里欢畅的游着!小溪旁边几个娃娃们光着脚丫正在无忧无虑玩耍着,几个苗家少女为了赶着去参加一年一度的芦笙会,正打着花雨伞从桥上走过!时不时听见从她们那传来欢声笑语和她们身上的盛装的银子因为碰撞而发出的动人的声音!

拱桥“hàng”

凯里这两字是苗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适合开垦的平地,儿时拱桥巷的周围全是农田,从邮电局宿舍一直到七小都是农田,从现在的北京西路就可以看到远处有一座拱桥在旁边就是水车和一个房子,后来房子越来越多了但是不像现在那么高,那时在北京西路就看不到拱桥了。读小学时在拱桥巷里经常和小伙伴躲猫猫,这一片的每个栋房子到现在都还很清楚!这是拱桥巷的历史这是拱桥巷文化!

莲花巷

在凯里营盘坡路天华宾馆对面,有一条短短的、幽静的小巷叫莲花巷。这条小巷,在繁华热闹的小城凯里,是鲜为人知的,它似乎被深深地埋没在千千万万条街巷中,没有如“拱桥巷”、“吉祥巷”等小巷出名。只有“莲花巷”这个美丽的巷名偶尔会引起人们的遐思,是否古代在这里曾经种植过莲花故名,又或是曾经在这里住过一个叫莲花的姑娘?巷子里美丽的故事还在等着你去寻找。

凯里民族博物馆

凯里民族博物馆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凯里市韶山南路南端民族文化广场内,占地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外观宏伟雄壮,融苗侗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是凯里市城区的一幢标志性建筑,是黔东南州民族文化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博物馆对黔东南州的人文地理及少数民族风情有一个比较详尽的介绍,文字、图片、实物都有陈列,收藏有元、明、清等时期的苗族、侗族民族服饰及部分祭祖和生活用具。

凯里学院“附中”原址

凯里学院附属中学是由黔东南师专附属中学和原凯里民族师范学校合并整合后,再由凯里学院精心整合的普通完全中学。凯里学院附属中学以其过硬的教学素质培养了大批精英,成为黔东南州为数不多的名校,也算是凯里人心中的“第一初中”。07年搬到原凯里民族师范学校——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府凯里市清平南路号(凯里四中旁)。遗留下来的老附中教学楼则变成了现在的黔东南州林业局。

有些东西,放久了就会变质,有些事物,发展久了也会变质,但是上面这些“凯里记忆”是不会随着时间和距离而变质的。在你自己的“凯里记忆”里还些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rk/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