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凯里市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积极创新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模式,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使易地扶贫搬迁取得根本性成效。 聚力“管理单元”驱动按照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结合安置点人口规模和实际,合理设置管理机构。目前,在白午片区设立白午街道,辖9村1社区4居委,管辖面积约.5平方公里,人口5.43万人(含白午片区安置点人口1.59万人);在东出口片区设立白果井街道,辖3村1社区4居委,面积42.86平方公里,人口3.18万人(含东出口安置点人口1.87万人)。完成8个新成立居民委员会选举工作,在东出口安置点成立杭州路社区服务中心设5个事业编制、2个党支部、2个居民委员会、14个党小组、14个居民小组(网格);在白午片区安置点已成立清泉社区服务中心下设3个居民委员会、21个居民小组(网格);在大桥路社区清江小区安置点成立1个居民委员会、4个小组(网格);上马石社区新增1个居民委员会、13个居民小组(网格),原上马石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上马石移民安置点6个居民小组(网格);在冶炼厂安置点整合周边居民成立1个居民委员会、设4个党小组、4个居民小组(网格)。聚力“管理机构”驱动结合搬迁群众特点和发展需要,强化就业培训、产业发展、社会事务、治安管理等职能,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凯里市开通29路公交车,方便白午清平安置点群众出行优先选派全市脱贫攻坚一线政治素质过硬、熟悉扶贫政策、善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到办事处和社区工作。同步从重点迁出地镇抽调熟悉情况的干部,到办事处和社区联合办公,共同做好搬迁安置和后续工作。把搬迁群众中拥护党的领导、有威信、能力强、肯负责的优秀人才,作为重点培养、优先提名对象。目前,东出口安置点配备白果井街道办事处编制45个,抽调到筹备工作组及社区工作人员共39人;白午安置点配套白午街道办事处编制45个,抽调到筹备工作组及社区工作人员共41人。 聚力“居民自治”驱动建立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居民自治规范化,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结合安置点小区各楼栋人口规模和实际情况,按照“领导包片、干部包楼栋”的原则,在“社区-网格-楼栋”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由楼栋长参与管理小区事宜,再由居委会统一管理楼栋长,把年轻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离任村干部、退役军人选配为居民小组和楼栋负责人。构建“社区-网格-楼栋”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推进安置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完善村(居)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推动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对涉及搬迁群众公共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关乎搬迁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矛盾纠纷,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组织搬迁群众协商解决,实现了纵向管理全覆盖。选优配强了社区班子成员和工作人员,选举产生了居委会班子,建立健全了相关服务制度,制定了便民服务指南,建立为民服务制度和台账。目前,上马石社区、大桥路社区、杭州路社区成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其中成立工会组织5个,配备成员19名,成立团组织3个,配备成员13名,成立妇联组织3个,配备成员25名,其中工会会员有余人。聚力“协同参与”驱动将群团组织服务覆盖到各安置点,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提高服务实效。积极引导安置区以外的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社会专业工作力量和志愿者为搬迁群众提供家政培训、文体活动、心理疏导、医疗保健、法律咨询、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各项服务。社区联合社工成立社区儿童之家(即:四点半学校),通过四点半学校对贫困户儿童进行课业辅导,不仅让搬迁户家长安心就业,还解决搬迁户家长下班前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课后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目前,四点半课堂为38个贫困户儿童提供固定的课业辅导,现共计开展四点半课堂期,受益人数余人,累计受益余人次。社工开展正向教养讲座3次,直接受益人数人;组织开展正向教养工作坊12次,直接受益人数46人,累计人次。就业技能培训3次,服务直接受益人数12人,累计36人次。 聚力“治安防控”驱动加大群防群治工作,统筹实施安置点“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将“警”“民”巡防相结合,实现小区治安防范无盲点。每天由社区值班人员及派出所当日值班民警组成的巡防队,与社区自愿巡逻队身着“巡防”反光背心开展夜间巡逻,主要采取车辆巡逻、蹲点守候、适时检查等方式,对辖区内主要干道、背街小巷以及学校等重点区域进行巡逻防控,充分调动居民自防自护的积极性和参与群防群控工作的主动性,全面加强治安防控力,实现社区零发案、零命案。在社区网格内全面推行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办理小事务、整治小环境、收集小信息、解决小问题、完成小心愿、提供小服务“九小工作法”,将小区门卫室、保安岗亭变身社区治安巡防站,使其成为群众报警点。目前,开怀派出所在上马石安置点专门设立上马石社区警务室,配备警力4人,成立32人组成的义务巡防队,对小区开展巡逻,防控工作实时在线可查。共安装“地网工程”监控探头个,车辆自动识别卡口2个,建设完成“雪亮工程”监控点位个,全面覆盖小区28个路口;在小区主要进出口修建5个治安岗亭(门卫室),推进“天网+地网”防控平台搭建模式,安装天网视频探头4个,小天网视频探头个,人脸识别系统30套,越墙摄像机8台,网格围栏8个,形成系统化、集约化、网络化的整体防范网络。通讯员杨胜章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凌忠云编审沈安永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c/11606.html
上一篇文章: 凯里车务段精心准备迎接五一小长假流量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