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凯里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区的建设过程中,都始终践行着这一理念,月季花、海棠花、桂花、绿草地等在凯里随处可见,逐渐形成了城中有园,园中有景的画面,基本上实现了“推窗见绿,开门进园”的美好愿景。
就在今年7月底,位于鸭塘街道中坝村的万花谷开业,让市民激动不已,每到周末这里游人如织,姹紫嫣红的鲜花成了市民朋友圈里的“主角”,这里也成为了大家的“后花园”!现在,让我们前去一探究竟!
探秘万花谷
“四季花海何处寻,游人遥指万花谷。”从鸭塘街道主干道拐进青山,探访万花谷的寻“芳”之路开启。穿行在翠色旖旎、石崖如屏的丘陵间,越过一座矮丘,看见山谷间一弯碧水上令人流连忘返,山谷中高高低低的田土里长满了冒青的花苗,便悄然到了仰慕已久的万花谷。
尽管已经过了鲜花开放的最盛的季节,但是我们仍然发现了不少市民的影子,“咔咔咔....”大家不停地按动快门键,想通过镜头记录下眼前这美丽的画面。“我们上班久了,很想出来放松一下,万花谷这里有山有水,是很不错的选择。”市民王女士说。
据悉,万花谷农业生态旅游园是凯里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的一个以花卉种植为产业,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的新地标,也是一座以“城市休闲、阳光郊野”为主题而打造的生态旅游示范园,选址在鸭塘街道中坝村和鸭塘村的交界处,于年3月16日开工建设,占地面积亩。目前,六个精品花卉观赏区都已修建完成,共有长寿花、荷兰菊、康乃馨、大丽花、三角梅等30余种花类,余万株花卉。园区内有游客接待大厅、休息区,主次干道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业已完善。
万花谷农业生态旅游园内山环水绕、林木茂密,不仅有峻秀的山崖、宛如世外桃源的河心洲,还有全州最宽的跨河天生桥,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园区以四季锦绣的名贵花卉观光园为依托,将分三期打造一个全面立体的生态观光、时尚休闲、健康养生旅游景区。
(天生桥)
一期:占地亩,建设重点是花卉种植和观光的建设项目。包括饮食娱乐山庄、烧烤话吧、成人竞技钓鱼池、休闲观光步道、儿童教学及娱乐植物园、薰衣草观赏园、苗族风格楼、草坪婚礼。
二期:二期占地亩,建设内容包括酒店、婚纱拍摄基地、自助种植园及生态种养园,努力打造现实版QQ农场,下载APP便可感受采摘花果的乐趣,极具休闲和娱乐的双重享受。
三期:三期占地亩,建设内容包括豪华型分散式别墅酒店及疗养院。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保存完好的植被将成为天然的氧吧,在酒店和疗养院里便可达到修身养性和舒活筋骨的目的。同时,该公司正积极与凯里中科汉天下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孵化“科技+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二期效果图)
如何实现农民增收?
万花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新“五大载体”助农增收。
一是以流转土地为载体助农增收。目前万花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当地农民土地,通过测算种植农作物每亩收入元,土地流转后每亩租金元,每亩可增收元;
二是以调整产业结构为载体助农增收。打破农民种玉米和水稻的传统单一模式,通过种植30余种花卉、绿色蔬菜、水果等,分一年四季给市民自由采摘,既能吃到新鲜水果,又能体验采摘乐趣,每年用10%的门票收入回馈当地村民;
三是以吸纳劳动力为载体助农增收。万花谷吸纳当地贫困户的劳动力进入保安队、护航队、环卫队等。让当地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既提高效率又增加收入。
四是以摊位经营为载体助农增收。为当地农民规划统一的经营场所,无偿提供余个饮食摊点,当地贫困户可进入万花谷内摆摊设点,销售各种特色饮食,既满足游客需求又为当地群众创收,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五是以合作社抱团发展为载体助农增收。打造黑毛猪和树下土鸡系列产品为主,引导市民试吃、参观等方式推出鸭塘街道绿色食品品牌,采取农户参与运营的模式,多形式多渠道争取资金,成立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经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经济发展效益。
年7月29日,万花谷正式开业,
每天晚上的灯光展吸引上千人前来观赏。
截至目前,接待游客达到10万人次。
本台记者:顾菲
通讯员:杨胜章
感谢图片提供:黔东南光影:李显波、妙妙、陈欢欣、迟哲、万花谷生态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c/1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