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10月21日,“苗侗明珠·山水凯里”非遗周末聚主题活动在贵阳市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拉开序幕。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收官舞台也迎来了凯里专场,凯里为了演好全年这出重头戏也是下足了功夫,除了组织久负盛名的苗族锦鸡舞、反排木鼓舞,还增加了独具特色的苗族芒筒芦笙舞、季刀苗族古歌、打击乐等节目。另外,木叶独奏《木叶声声》、侗族舞蹈《晾月》、民族服饰展演《苗山彩虹》也让大家领略到苗侗民族悠久独特的民族文化。
▲“苗侗明珠,山水凯里”非遗周末聚主题活动启动仪式
▲凯里市委副书记·朱汉琴在开幕式上致辞
▲活动现场座无虚席,观众们对凯里民俗文化大加赞赏,不少游客表示一定要去到凯里,感受凯里淳朴的人文风情和自然的山水风光。
凯里市委副书记、朱汉琴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我们的旅游市场及当前的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相关,要充分把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旅游市场以及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努力为打造“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做出贡献。
部分“非遗”文化展演季刀苗族古歌《开天辟地》苗族古歌是在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
《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锦鸡,是苗家人的吉祥物,图腾的象征。那七彩的颜色代表着苗家人向五彩缤纷的生活,也表现了苗家人对锦鸡的崇拜。
侗族舞蹈《凉月》表达了侗族儿女勤劳友善、崇尚大自然、向往自由恋爱和美好婚姻的奋发向上精神。
芦笙舞(苗语称“奏给”)是苗族民间舞中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舞蹈形式。芦笙舞是苗族人民祭祖或节日、喜庆的主要舞蹈之一。舞蹈时,芦笙手在队前或在圈内领舞,一般按男前女后的队列,逆时针环绕行进。芦笙舞动作表现或庄重肃穆,或节奏紧凑、动作激烈,或轻松明快、活跃敏捷,都因适用的不同而有异。芦笙曲与芦笙舞体现出苗族人民的各种生活与文化形态。
民族特色商品展示
在民族特色商品展示区,我们的苗绣、蜡染及银饰等等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观看,游客王女士表示:自己平时也在购买蜡染制品和银饰制品,但是从来不知道这些产品是怎么加工而来的,今天能够亲眼目睹这些产品的制作,让她对我们手工商品制作大感佩服的同时,也对凯里这片热土充满了期待。
在特色食品区,来自凯里各地的美食也让我们的游客朋友大饱口福,凯里酸汤粉、牙签牛肉、下司月亮粑粑等等一系列美食出锅不久就被游客“一抢而光”,有展示老板表示:自己从没想过她制作的美食能够如此受欢迎,原本想的是这些食品可能要卖两天,结果不到一上午就被游客购买完了,由于食材都是从凯里运过来的,下午也只好暂时休息了。
随后展演团队来到贵阳龙洞堡机场进行现场展演,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驻足观看,来自山东的杨先生表示:他这次来到贵州旅游没有计划到凯里,但是通过现场节目的展示,他发现凯里的民族文化太棒了,他准备亲自去到凯里,感受独特古朴的传统文化。
▲活动圆满结束
“在活动结束后,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们对凯里地区民族特色文化表示赞赏,表示今后一定要去到凯里,感受凯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据悉,近年来,凯里市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目前,有国家级代表性保护名录4项,省级代表性保护名录14项,州级代表性保护名录18项,市级代表性保护名录16项。先后申报获得省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5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名;省级生产示范基地5个,州级生产示范基地6个,州级传承教育示范基地17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教育体验基地1个、市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传教育示范基、传习基地、传习所等70个。
凯里市委副书记、朱汉琴,市委常委、市宣传部长杨宗振出席上述活动。
本台记者:金方椿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c/1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