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小吃 >> 正文 >> 正文

酸汤产业网带你体验黔东南风味美食凯里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20-11-7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tslf/

(凯里市苗侗风情园)

要想在贵州体验民族风情和乡风土味,一定不要错过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因为那里既是“百节之乡”,又有“歌舞海洋”之称,用“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来形容毫不为过。(中国黔菜大典年11月在亮欢寨考察)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势西高东低,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东与湖南省怀化地区毗邻,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河池地区接壤,西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抵遵义、铜仁两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为凯里市,全州辖凯里一市和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台江、剑河县,境內居住着苗、侗、布依、水、瑶、壮、土家等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又以苗族和侗族的人口占最多。

(侗嘎佬酒楼自酿米酒)

黔东南素有“百节之乡”的别称,一年之中光是节日集会就有多个。苗族的节日有芦笙会、爬坡节、姊妹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舟节、苗族的苗年等,侗族的节日有侗年、泥人节、摔跤节、林王节、“三月三”歌节、“二十坪”歌节等,水族的端节,瑶族的“盘王节”。其中,“吃新节”是苗族在春夏之交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它是由古代的祭祀演变而来,各地过节的时间不统一,一般在农历的六月初到八月中旬之间。

(贵州飞鸿大舞台)

黔东南还有“歌舞海洋”之称。苗族的“飞歌”“游方歌”,还有“古歌”“酒歌”等,其调式不-。侗族的歌有合唱歌曲,也有独唱歌曲,特别是无伴奏、无指挥的多声部侗族“大歌”有“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之美誉,如同天籁之音。民族舞蹈主要有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苗族木鼓舞和踩鼓舞,有芦笙舞,侗族的“多耶舞”。

(亮欢寨酸汤鱼火锅)

黔东南的饮食资源丰富多彩,各地的食俗均不相同。比如苗族的酸汤独领风骚,衍生出酸汤鱼、酸汤牛肉等,侗族的腌鱼和腌肉独具特色,还有重口味的牛瘪、羊瘪,以及榕江粉卷、侗乡油茶等。此外,黔东南的香料也丰富多样,有制作鱼肴的各种鱼蓼,有捶油籽、山胡椒、鲜山柰等。这期,让我们去领略黔东南的味道,万般风情。

(外国人品尝贵州酸汤)

(中国黔菜大典年11月在飞鸿大舞台考察)

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有“苗岭明珠”之称,木佬族是当地的少数民族。“凯里”系苗语音译,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凯里地处云贵高原向中部丘陵过渡地段的苗岭山麓,清水江畔,东接台江、雷山两县,南抵麻江、丹寨两县,西邻福泉县,北接黄平县。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凯里的饮食习俗融合了多个民族的饮食文化,使用的原材料也丰富多样,比如蕨粑、血豆腐、腌菜、油渣、豆渣、鲊辣椒、面辣椒、糟辣椒、锅巴、牛干巴、腌鱼、腌肉等,都极具地方特色,而用这些原料烹制出来的菜肴个性鲜明。

亮欢寨辣妹子

(亮欢寨罗洪智制作)

此菜是一款风味独特的辣椒菜,它是把青线椒制成虎皮青椒,再加猪肉软臊、干豆豉炒制成菜,具有咸鲜微辣、酱香回甜的特点。

原料:青线椒克软臊50克干豆豉15克红尖椒粒25克蒜瓣50克盐2克白糖2克胡椒粉1克甜酱8克生抽5毫升鲜露3毫升菜籽油适量

制法:

1.把青线椒用刀轻轻拍破,再切成两段;蒜瓣拍破。

2.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七成热,下入青线椒段炸成虎皮状,捞出控油。

3.锅留底油,下入拍破的蒜瓣、干豆豉、红尖椒粒和甜酱炒香出味,放入软臊和炸过的虎皮青线椒段,调入盐、白糖、胡椒粉、生抽、鲜露炒匀,起锅装盘即成。

渣辣椒炒肉

(原生态小火锅张学光制作)

渣辣椒的食法多种多样,可与多种食材搭配入菜,而渣辣椒炒肉则是较为经典的食法,渣辣椒软糯,肉丁鲜香,酸辣爽口。

原料:渣辣椒克猪瘦肉克蒜苗50克蒜米10克盐1克料酒5毫升熟猪油50克

制法:

1.把猪瘦肉切成片,用盐和料酒拌匀码味。另把蒜苗洗净后切成颗粒。

2.炒锅置旺火上,放人熟猪油烧热,投入蒜米爆香,下入肉片煸炒断生,然后放入渣辣椒炒至酸香味浓时,调入盐,并撒些蒜苗粒炒匀,出锅装盘即成。

说明:渣辣椒是把糟辣椒剁碎后,加粘米面拌匀,送入保鲜冰箱内保存一天,次日取出来下锅炒干即得。

老腊肉炒血豆腐

(原生态小火锅张学光制作)

血豆腐是把豆腐和猪血捏制成团,再经烟熏制成的半成品,食用时蒸熟切片即可。而把血豆腐制作成干锅,则是一种特殊的食法,成菜色泽棕黄、烟香扑鼻、韭香味突出。

原料:烟熏血豆腐克烟熏老腊肉克宽叶韭菜克蒜瓣50克姜片15克芫荽段10克干辣椒段30克煳辣椒面50克盐4克胡椒粉2克熟猪油50克红油30毫升鲜汤0毫升

制法:

1.把烟熏老腊肉用炭火烧皮,刮洗干净后切成薄片;烟熏血豆腐洗净后切成半月片。另把宽叶韭菜洗净后切成段装入火锅盆内垫底。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热,投入干辣椒段、姜片和蒜瓣炒出香味,下腊肉片煸炒至灯盏窝状,放入血豆腐片慢炒出味。然后撒入煳辣椒面炒香,掺入鲜汤,调入盐和胡椒粉,再淋入红油,起锅装入垫有韭菜的火锅盆内,撒些芫荽段,上桌开火即可食用。

腌菜炒油渣

(原生态小火锅张学光制作)

苗族人喜食酸,而腌菜又是苗族人最喜爱的风味食品之一,其味道酸浓,食法多样,可用多种食材腌制,如豇豆、青红椒、茄子等。此菜是用多种腌菜与油渣一起配炒成菜,具有质地脆嫩、腌酸味重的特点。

原料:腌豇豆克腌青红椒克腌茄子克油渣克蒜瓣15克葱节10克腌菜汁20毫升干辣椒节盐味精菜籽油各适量

制法:

1.把腌豇豆、腌青红椒和腌茄子从土坛内取出来挤干腌汁,再分别切成颗粒状。

2.炒锅置旺火上,注入菜籽油烧热,投入干辣椒节、拍破的蒜瓣和葱节煸炒出香,下入油渣炒至香脆,然后放入腌菜粒翻炒均匀,烹腌菜汁,调入盐和味精炒至水分将干

时,出锅装盘即成。

油炸鲊辣粑

(牛滚荡生态园牟晓琴制作)

鲊辣粑是苗族风味美食,味道咸鲜酸辣,人口香脆软糯。它是把糟辣椒与糯米面、大米面一起混合拌匀后,装入坛内密封腌制,待米面呈红色并带酸辣味即好。蕨粑是把蕨菜根磨碎后提取淀粉,再加清水搅匀沉淀后去掉水,然后把沉淀物经蒸或煎即得,色呈黑黄,味糯软略涩,别有风味。此菜是把上述两种原料同炒,具有色泽亮丽、绵软脆香、酸辣略甜的特点。

原料:鲈辣粑克蕨粑克香辣脆25克香葱段10克干淀粉15克盐白糖菜籽油各适量

制法:

1.把蕨粑切成三角形的片,拍匀干淀粉,下入六成热的油锅炸至酥脆时,捞出来沥油。

2.炒锅置旺火上,入油烧热,把鲜辣粑捏成饼状再放入锅内用小火煎至两面金黄色且外脆时,铲出来切成块,然后裝入盘内按照原型摆好。

3.锅留底油,投入香辣脆炒香,下入炸好的蕨粑调入盐和白糖,撒入香葱段炒匀入味,出锅装在盘内的鲈辣粑上,即成。

炭烧黑毛猪肉

(风情园盘古寨潘明武制作)

此菜是把黑毛猪五花肉用烧烤的方式制作成菜,具有肉皮酥脆、肥而不腻、香辣味美等特点。

原料:黑毛猪五花肉0克五香辣椒面50克五香盐6克烧烤汁10克脆皮糖水25毫升卤油15毫升

制法:

1.把猪五花肉用炭火烧去皮毛后治净,再加入五香盐拌匀腌渍约30分钟。

2.把腌好的猪五花肉刷匀脆皮糖水,置炭火上并刷些卤油,边烤边刷烧烤汁。烤至焦黄熟透时,取出来切成厚片装盘后配上五香辣椒面蘸食。

蕨粑炒腊肉

(原生态小火锅张学光制作)

此菜是地道的农家特色菜,用山蕨粑和老腊肉配炒成菜,荤素搭配合理,下酒下饭皆宜。

原料:山蕨粑克老腊肉克香葱段15克姜片5克蒜片8克干辣椒段10克花椒2克盐白糖酱油陈醋红油菜籽油各适量

制法:

1.把老腊肉用炭火烧皮后刮洗干净,放入沸水锅煮熟,捞出晾凉并切成筷子条。另把山蕨粑也切成筷子条。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菜籽油烧至五成热,下入腊肉条爆炒至表面微干时,捞出来控油。

3.锅留底油,投入干辣椒段、花椒、姜片和蒜片爆香,下入蕨粑条炒至软糯,放入爆好的腊肉条,调入盐、白糖、酱油和陈醋炒匀入味,撒入香葱段并淋红油颠匀,出锅装盘即成。

荷香炒干巴

(贵州飞鸿大舞台陈礼喜制作)

牛干巴为云贵等地常见的牛肉腌制食品,此菜是把牛干巴与薄荷叶一起烹制成菜,质地干香、咸鲜微辣。

原料:牛干巴克薄荷克芹菜15克姜片3克蒜片5克橙皮5克熟白芝麻5克干辣椒段20克花椒3克盐1克料酒10毫升香油5毫升红油10毫升菜籽油适量

制法:

1.把牛干巴切成片,投入加有料酒的沸水锅略煮片刻除去多余的咸味,捞出来控水。另把芹菜切成寸段,橙皮切成细丝。

2.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六成热,分别下入牛干巴片和薄荷炸至酥脆,捞出来控油。

3.锅留底油,投入辣椒段、花椒、橙皮丝、姜片和蒜片煸香,下入炸好的牛干巴片、酥薄荷和芹菜段,并调入盐翻炒均匀,淋入香油和红油,撒些熟白芝麻颠匀,出锅装盘即成。

原生态豆渣

(原生态小火锅张学光制作)

豆渣是制作豆腐时剩下的废料,把它加鸡蛋、脆臊等配炒成菜,既下酒又下饭,具有色泽清爽、咸鲜味美、香糯适口的特点。

原料:豆渣克脆臊80克土鸡蛋1个芫荽末10克姜米3克蒜米5克盐4克胡椒粉1克熟猪油50克

制法:

1.把豆渣挤干水分待用。另把脆臊切成粒。

2.取一盛器,放入豆渣、脆臊粒、芫荽末、姜米和蒜米,磕入鸡蛋液,调入盐和胡椒粉,用筷子搅散拌匀。

3.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热,下入拌好的豆渣,边炒边放油,用小火慢炒至水分将干且颜色变深时,起锅倒入码斗内成型,翻扣于盘内即成。

侗嘎佬煳米鸭

(侗嘎佬民族酒楼杨林制作)

煳米鸭是侗家人在节庆时待客的食品,它是用阴糯米土鸭、茶叶等一起炖制而成,既是菜肴也是主食,具有茶香浓郁、微甜略涩的特点。

原料:土鸭1只(约克)阴糯米克老茶叶50克接骨茶50克箭杆风茶50克花生米克姜片20克香葱段5克鲜山柰5克盐6克料酒50毫升山茶油25毫升

制法:

1.把土鸭宰杀治净后斩成小块,投入加有料酒的沸水锅汆水,捞岀来洗净;花生米入沸水锅焯水,捞出来用清水浸泡片刻;阴糯米入净锅炒至煳香;老茶叶、接骨茶、箭杆风

茶一起放人盛器内,注入沸水泡至出茶香味。

2.炒锅置旺火上,放山茶油烧热,下入姜片、鲜山柰炒香,放入汆过水的鸭块炒至水分将干时,下入炒好的阴煳米翻炒一下,然后出锅倒入砂锅内,注入泡好的茶水,下花生

米,用小火炖约2小时至鸭肉熟烂时,调入盐,入味后离火舀入汤钵内,撒些香葱段即成。

烧椒盐菜肉

(贵州飞鸿大舞台陈礼喜制作)

此菜巧妙地把盐菜与烧椒相结合,再加肉片一起炒成下饭菜,盐菜、肉片和烧椒混搭,色泽棕黑,肉质鲜香,具有盐菜浓郁、烧椒微辣的特点。

原料:猪五花肉克盐菜克青线椒克姜片5克蒜片8克香葱段10克辣椒面25克盐2克白糖10克胡椒粉1克老抽3毫升酱油5毫升料酒10毫升水淀

粉、菜籽油各适量。

制法:

1.把猪五花肉切成厚片,用料酒、老抽、盐和水淀粉拌匀码味上浆。另把盐菜切成碎粒,青线椒放入炭火上烤至表面焦黑时,取出来撕去黑皮,并切成段。

2.炒锅置旺火上,放油烧至七成热,下入码好味的五花肉片炒至断生,铲出来控油。

3.锅留底油,投入姜片、蒜片爆香,下入盐菜粒、烧椒段和辣椒面炒香岀味,然后放入爆好的五花肉,调入盐、白糖、胡椒粉和酱油炒匀入味,撒入香葱段,出锅装在烧热的铁板

上,即成。

糯米肠

(亮欢寨吴笃琴制作)

糯米肠是黔东南苗族侗族人逢年过节的必备食品,它是在杀年猪时把糯米和鲜猪血加香料粉拌匀后,一起灌入猪肠,再入锅煮熟,切成厚片食用,具有色泽紫黑、软糯清香的特点。

原料:白糯米0克猪小肠0克鲜猪血克姜米25克盐8克花椒粉5克胡椒粉3克

制法:

1.把白糯米淘洗干净后,用清水浸泡12小时,捞出来沥水,放木甑子内蒸至八分熟,取出来纳盆并加鲜猪血、姜米、盐、花椒粉、胡椒粉,拌匀制成糯米馅料。

2.把猪小肠切成70~80厘米长的段,在每段小肠的一端用麻线捆紧并翻转过来,然后慢慢灌入糯米馅料,边灌边捏紧,最后用麻线在肠头处捆紧。

3.净锅注入清水烧沸,放入糯米肠,用小火煮35~40分钟至熟透,期间边煮边用竹签戳,煮熟后取出来晾凉。解开麻线切成斜刀片,装盘即成。

侗家腌鱼

(侗嘎佬民族酒楼杨林制作)

腌鱼是侗家人招待亲朋好友的传统食品,它是把稻田鱼用盐、甜酒酿、辣椒面、花椒、茴香等拌匀后,放木桶内腌制而成,可长期存放,随吃随取,蒸、煎、炒、炸均可,具有纯香肉脆、味酸回甜、辛辣醇和的特点。

原料:鲤鱼若干条(约10千克)糯米饭0克生姜克大蒜克韭黄0克粽叶或笋壳克稻草克草木灰0克煳辣椒面克花椒80克盐克米酒0毫升

制法:

1.把鲤鱼宰杀治净,用盐水浸泡入味。另把糯米饭生姜、大蒜、花椒、煳辣椒面、米酒、部分草木灰与浸泡鲤鱼的盐水一起拌匀即得腌糟”,再用其抹匀鱼身内外。

2.用草木灰抹匀擦拭一遍木桶内壁,再用韭黄擦净并在桶底垫上一层厚约3厘米的腌糟,接着码放上一层鲤鱼,鱼背朝上,然后铺一层腌糟,直至将鱼全部码放完,铺上最后一层腌糟。铺上粽叶或笋壳,盖上稻草,用重物压紧实。放置一个月后开桶把鱼取出来,人笼蒸熟,改刀成块,即可食用。

小卷黑毛肚

(风情园盘古寨潘明武制作)

此菜是把鲜毛肚烫熟后冰镇,再卷裹上多种蔬菜,并蘸汁水食用,质地脆爽、蘸汁香辣、韭香浓郁。

原料:鲜毛肚克大叶韭菜25克芹菜段30克青椒条50克红椒条50克地瓜条50克蒜米5克姜米3克葱花3克芫荽段5克煳辣椒面30克盐2克白糖2克酱油5毫升陈醋8毫升鲜花椒油2毫升矿泉水50毫升

制法:

1.把鲜毛肚洗净后,入沸水锅烫至刚熟,捞出来放冰水里凉透后控干水分,切成6厘米长、4厘米宽的长方片。另把大叶韭菜入沸水锅焯一水,捞出来冲凉,待用。

2.取一小碗,依次放入煳辣椒面、蒜米、姜米、盐、白糖、酱油、陈醋、矿泉水和鲜花椒油搅匀,撒入芫荽段和葱花制成煳辣椒蘸水。

3.把毛肚片平铺于干净的案板上,分别放入地瓜条、青椒条、红椒条、芹菜段卷裹成筒状,用韭菜捆扎好,整齐地摆人盘内,配调好的煳辣椒蘸水上桌,即成。

侗家饭

(侗嘎佬民族酒楼杨林制作)

侗家饭实为腊肉鸡蛋炒饭,既是小吃也是主食,其色泽酱黄、米粒香糯,味道有咸鲜微辣、腊香浓郁的特点。

原料:熟米饭克熟腊肉80克鸡蛋2个青美人椒25克红美人椒25克葱花5克豉皇酱油30毫升熟菜油30毫升

制法:

1.把鸡蛋磕入熟米饭中拌匀;熟腊肉切成小丁;青美人椒、红美人椒分别切成颗粒。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菜油烧热,投入熟腊肉丁炒至吐油时,下青美人椒粒、红美人椒粒炒香,然后倒入拌匀鸡蛋液的米饭炒至散籽,淋入豉皇酱油炒匀上色,撒入葱花颠匀,起锅装入竹编盛器内即成。

亮欢寨牯藏肉

(亮欢寨潘仕琪制作)

牯藏肉即“鼓藏肉”,它是苗家人在过十三年才有次的鼓藏节时,纪念祖先的一道菜肴。取自家养殖的黑毛猪五花肉或大肥肉为料,用自来水或山泉水煮熟后,切成大块吃,具有原味本香、蘸汁微辣的特点。

原料:黑毛猪五花肉克菜心克侧耳根粒25克姜块30克香葱10克蒜米8克葱花3克煳辣椒面30克盐6克花椒粉1克酱油10毫升矿泉水50毫升

制法:

1.把猪五花肉表皮用炭火烧至焦黑色后,刮洗干净,放冷水锅加姜块、香葱、盐煮至熟透,捞岀来控水晾凉。另把菜心入加有盐的沸水锅氽熟,捞出来控水并摆盘周围。

2.取一小碗,放入煳辣椒面、蒜米、侧耳根粒、盐、花椒粉、酱油、矿泉水做成风味辣椒蘸水。

3.把熟五花肉切成大小一致的方块,装盘中间码放好,随风味辣椒蘸水上桌蘸食。

特别说明:本文根据《四川烹饪》年4月第期出版内容,《中国黔菜大典》提供图片资料,综合整理编辑。

整理

王鲲鹏伍林

责编

陈泽刚

总编

田其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c/80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