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车轮上的浓缩岁月》
数说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截至年末,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3.2万公里,较年增长5倍;公路总里程万公里,是年的60倍;定期航班航线总条数达条,是年的.1倍。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年5月16日,贵阳至黄果树汽车专用公路建成通车,贵州交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李隆举:“现在这个团是全国大散拼团,每个地方的都有,来自北京、江西,这些都有……”
9月初的贵阳,暑热开始散去,旅游大巴司机李隆举师傅在车站等着自己的游客。这一趟,从黄果树瀑布到荔波大小七孔、西江苗寨,最后到青岩古镇,预计4天3晚。
李隆举:“十年前没有这种团,以前三四天你根本跑不了这一千多公里路。这一条线最少要七八天。”
李隆举
新中国成立之初,贵州全省只有公里路,比不上李师傅如今一星期开行的里程。他清晰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离家当兵那天的情景,推门见山道,地无三尺平。
李隆举:“我们从小就认为只有山路嘛。”
年,李隆举退伍后成为贵州第一批旅游大巴车司机。当年全省几十辆旅游大巴,路上会车时常互相鸣笛致意。
李隆举:“当时黄果树住老宾馆,那个地方一个停车场可能只有五六百平米,就几台车停里面。”
记忆里冷清的画面,被一组组数字冲刷。上世纪90年代中期,贵州全省交通投资为十多亿元,到年达到百亿级,年破千亿,年,这个数字是亿。年,李师傅飞驰驶过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这是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年,贵州成为全国第9个县县通高速的省份。
年12月,贵州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凯里至麻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里程为50.9公里
全球最高的桥梁排名前20名中,位于贵州省内的有14座。“连天际峰、飞鸟不通”,如何通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是最响亮的答案。
世界第一高的北盘江大桥
李隆举:“关岭的花江镇到贞丰的路程30多公里,中间就隔了花江那条河,两个小时左右。修桥了,几公里就过去了。黄果树到关岭,以前要走一个小时,现在就十分钟。”
坝陵河大桥
高速公路修到哪儿,旅游火到哪儿。景区停车场里,李师傅很难再遇到相熟的同行,辆,是他估计全省旅游大巴的数量。
李隆举:“就拿西江苗寨来说,以前没有高速的时候,一天最多就是一两个团。现在西江苗寨一天是几万人,特别是七八月份,停车也找不到地方。没办法,火爆。”
朝发夕至中国速度
向东约两千公里,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机务段的高铁司机杨坚坚与李隆举工龄相仿。年,15岁的杨坚坚考上了浙江金华铁路学校。那是杨坚坚第一次坐火车,多公里的路程,火车开了一整天。
杨坚坚:“我第一次乘火车去金华学校报到,跟我父亲两个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六点钟松江站上车,晚上5点半到金华。我在想怎么这么远,我都要哭出来。我想这个火车也太慢了吧。”
年,四方机车车辆工厂仿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解放”型蒸汽机车,中国不能制造机车的历史从此结束。
和师傅们相比,杨坚坚赶上了好时候,工作后烧煤的蒸汽机没开两年,就被换成了烧柴油的内燃机车。
杨坚坚:“以前我们开蒸汽机就是干体力活儿。就是上班、加煤、翻煤,下班一身灰,脸是看不到的,内燃机就先进多了,没灰了,但是有油了,回家老婆说一股柴油味。”
年,东风4型机车正式出厂,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内燃机车登场,它堪称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
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年,杨坚坚开上了代号为“跨越”的电力机车,往返于上海和北京两地;年4月18号,杨坚坚驾驶着运行时速公里的中国首趟动车组列车,从上海站始发。
杨坚坚:“现在我们就像白领一样,上班白衬衫,以前蒸汽机车根本不敢。穿白衬衫上去,人家想你不正常。白领、西装,还搞个大盖帽,精气神在这儿呢。”
年,白色的“和谐号”动车第一次进入了国人的生活,开启了中国铁路的高速牵引时代。
又一个10年,年9月21日,“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在京沪线上以公里的时速“开跑”。至此,我国不仅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也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复兴号
“凤凰”即将展翅翱翔
由近,到远,到更远。机翼下的车轮,记录着共和国起飞的初始速度。而飞机的第一步,比汽车和火车,更为艰难。新中国成立之初,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全国只有12条航线。年3月2日,北京首都机场正式投入使用。首都机场原运营部负责人刘兆龙回忆,当年的航空业,门可罗雀。
刘兆龙:“有时候飞机坐不满,那怎么办?起飞它要有一定重量,不够怎么办?拿几块大石头去压机舱。讲到这个,大家可能觉得是个笑话,那么为什么不多卖几张票给大家坐坐?(因为)那时候票都买不到,不让你买。当年坐飞机要各种介绍信才能买到机票。”
即将运行的大兴国际机场
年,首都国际机场成为全球第二个年旅客吞吐量过亿人次的机场。再过几天,大兴国际机场即将正式开航运行。新机场体量相当于首都机场1号、2号、3号航站楼相加的总和;未来7条跑道,每年可见证88万架次飞机起落。这是向着高空的飞跃,也是向着明天的飞跃。
《70年赶考成绩单》
7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始了建设新中国的宏伟大业。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重提“赶考”,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70年“赶考”路上,共产党人步履坚实、逐梦前行,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优异成绩单。从解决温饱到品天下美食,从凭票供应到全球网购,从草棚筒子楼到公寓新社区,……变化既细致入微,又翻天覆地。
中国之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70年赶考成绩单》,展现民生变化图景,记录百姓肺腑心声。
☆投票环节☆
70年赶考交通成绩单,您打多少分?
“10分的话,9分。坐高铁吧,从西客站坐到邯郸东,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要以前慢车还不得五个多小时啊。”
“9分吧,因为我以前回家坐普通的火车,需要9个小时,今年年底通了高铁以后,回家可能只需要3个多小时,回家也更加方便了。”
“非常满意,现在基础设施比以前真是进步了一大块,以前要去草原那边去玩,特别的不方便,现在穿过每个山都是那个打通的隧道,特别壮观。”
满分十分,你打多少分?
为什么?
↓快在下方留言吧↓
往期回顾
过去最馋炸馒头片蘸白糖,现在你最想吃啥?70年赶考成绩单
过去一家挤“鸽子窝”,现在你的房子什么样?丨70年赶考成绩单
主创人员
总监制:蔡小林
总策划:高岩
审稿:沈静文
记者:任梦岩、张兆福、孙永
播讲:苏扬、成亚
策划:周尧
新媒体:周文超、张乔雪
音频制作:王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mj/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