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轻松
成果:
自“人文凯里”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取得初步成效,人文精神进一步提振,人文环境进一步改善,人文素质进一步提升,人文关怀进一步细微,人文氛围进一步浓郁,人文支撑进一步彰显,筑牢了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升了城市人文精神,增强了城市综合竞争力,营造了良好的凯里城市人文氛围。
亮点:
一、铸造人文精神,构筑凯里“精神高地”
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主题词24个字公益广告宣传,推出一批生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学文艺作品,建设完成苹果山主题公园、鑫鼎国际名居主题小区、康乐主题社区等公园广场,开展了“明理知耻·从德向善”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诚信乡镇”、“诚信村”、“信用户”创建和评选活动,“积德榜”建设已覆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推进村等40多个村寨,着力办好“星期六党校”以提升干部思想认识和个人修养,激发干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廉勤务实、善作善成”的干事创业精神,不断铸造凯里人文精神,构筑凯里“精神高地”。
二、美化人文环境,让原生态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城市气息碰撞融合
突出苗侗文化特色,扎实推动清水江滨江景观带和下司古镇建设,认真抓好城市延伸工程、城市美化工程、城市亮化工程、“拆墙透绿,开窗见绿”工程、重要交通节点城市宣传建设工程,启动一批人文景观建设,在重要的公园、广场、景区、路段建设一批文化雕塑、文化小品,加快推进33个公园广场的新建、改造和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苗侗明珠·山水凯里”品牌实力,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最佳风貌城市、省级森林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全面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继续办好年“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银饰刺绣博览会”、“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让素有“百节之乡”“歌舞之乡”“芦笙之乡”的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碰撞融合。
三、提升人文素质,浓郁人文氛围,丰富群众生活
组织开展了系列百姓活动。组织开展“四下乡”活动,开展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继续开展好“百姓大舞台、百姓零距离、百姓讲坛、百姓画廊、百姓影廊、百姓故事”等“六个百姓活动”,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启动“全民读书工程”,推进“全民读书计划”,认真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深入开展“诚信乡镇”、“诚信村”、“信用户”创建和评选活动。
素质凯里目的:
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加强作风和法治建设,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身心健康,按照“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热爱、奉献的干部队伍,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依法保障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利,努力推进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凝聚正能量,发出好声音,传递好消息,提振广大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勤廉务实、善作善成的精气神,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提供坚强保证。
成果:
自“素质凯里”建设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群体,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履职能力建设、工作作风建设、依法行政建设、身心健康建设,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热爱、奉献的干部队伍,提振广大党员干部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勤廉务实、善作善成的精气神,取得明显成效。
亮点:
一、以“星期六党校”为抓手,着力强化理论武装
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州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决站稳党和人民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公私观、是非观、义利观,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办“星期六党校”新平台,构建党员干部教育新常态
二、以“轮训班”为牵引,着力强化履职能力提升
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干部、人才,开展知识更新工程,组织大规模的各级各类党员干部轮训班和人才培训班,促进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完善知识结构,增长实践才干,提高指导实践的能力,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三、以“三严三实”为突破,着力加强作风建设
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拓展,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实力党建”、“刚性党建”,推进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按照“四有四化”标准开展党建品牌创建。
四、以人为本,加强身心健康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身心健康、体育健身等知识普及,加强健康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大力培育体育精神;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市民健康活动需求,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抓好体育馆、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建设,向全体市民开放;大力培育体育精神,广泛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开展干部职工文体活动,引导群众参加体育活动;加强医疗卫生事业,确保干部群众身体健康。干部职工体检工作制度化,卫生知识普及经常化,干部职工、市民有益文化活动常态化。
实力凯里目标:
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更加改善。
成果:
近年来凯里经济社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凯里市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增比进位综合测评排位中由去年的第7位跃升至第4位,创下了自开展增比进位测评考核以来的最好成绩,始终保持自开展增比进位进位测评以来名列全省前9位的良好佳绩,充分展现了凯里的后发优势。
亮点:
一、综合经济实力壮大
经济增长跑出加速度。上半年凯里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16.6%,在全省31个经济强县中GDP增速排名由去年的第2升至第1位,GDP绝对数排名由去年第16位升至第12位。
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凯里市实现财政总收入31.58亿元,同比增长14.62%。
民生保障能力提高。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人,同比增长13.9%。
二、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
城镇的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加快东、西扩容的步伐。以扶贫生态移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启动炉山、舟溪、三棵树、下司、碧波、万潮、开怀、鸭塘等城市周边城镇建设,完善功能,提升档次,推动城镇集群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劳动力转移加快。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移民新城。
四、支撑保障能力增强
基础平台进一步夯实。凯里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三大保障”能力提升。资金保障方面: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土地保障方面: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增加投资强度。人才保障方面:截至6月末,凯里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等三类人才总数已达人。
五、改革开放力度加大
改革向纵深推进,成功入围全国61个先行先试的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社会创业热情,市场总量大幅度增加。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提高,随着高铁的开通,凯里将融入区域经济大循环,对外交流合作将增加,经济发展活力会更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加快构建开放型平台。继续抓好凯里海关、碧波无水港、黄平空港物流园的申报建设和运营工作。
六、生态建设取得实效
创建环境模范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稳步推进。
平安凯里目的:
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平安凯里”建设的力度,切实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凯里市平安建设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提升全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平安建设满意率和政法机关满意度,确保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通过将“平安凯里”建设作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基础工程、保障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治本工程,努力实现“五个防止”和“六个提升”。
成果:
凯里市坚持高起点谋划和推进平安建设,采取“五加快”、“五持续”、“五强化”等“三个五”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平安凯里”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今年以来,全市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重大案(事)件,刑事案件发案同比下降39.75%,“两抢一盗”案件发案同比下降43.95%;发生安全生产事故7起、死亡2人,同比分别下降66.7%和83.3%,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刑事发案持续下降,安全生产实现“双降”目标,为“六个凯里”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打造更加平安和谐稳定的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亮点:
一、“五加快”夯实治安防控体系基础
加快实施“一村一警务助理”;加快“天网工程”城区补点和向乡镇延伸建设实施;加快整治无门卫、无物业、无管理组织的“三无”院落;加快州市“平安小区”共创共建,促进平安凯里建设;加快城中村巡防治理。
二、“五持续”开展严打犯罪专项行动
持续开展综合治理禁赌攻坚战;持续开展禁毒人民战争攻坚战;持续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攻坚战;持续开展打击涉黄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命案防控攻坚战。
三、“五强化”推进“平安凯里”建设
强化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化解整治,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强化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民爆物品管理,确保民爆物品不漏管、丢失、出事;强化源头整治,确保“平安凯里”建设标本攻坚;强化“平安凯里”建设宣传力度,确保平安建设大宣传氛围形成。
法治凯里目的:
依法执政能力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公平正义得到充分体现,司法公信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公平自由竞争,社会诚信体系基本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社会治安状况根本改善;社会法治化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各利益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社会法治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社会成员法治意识普遍增强。全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成果:
一、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各级各部门进一步树立依法执政意识,建立健全党委(党组)集体学习制度;不断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进一步理顺政法委与政法单位的关系,不断完善市法院、市检察院党组定期向市委汇报工作制度,建立了对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的登记备案、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
积极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审查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制度趋于完善;积极推进将市级管理权限向乡镇(街道)下移、完善事权下放配套政策和联运机制,实现简政放权放责同步实施;行政执法行为规范、程序合法
三、坚持公正司法
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执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为民长效机制。
四、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法治教育;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大力推进“法律进企业”活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治教育;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加强农(居)民法治教育;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五、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不断加强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加强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六、加强法治监督体系建设
不断加强对各级党组织依法执政的监督;加强人大监督;加强依法行政监督;不断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司法监督;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组织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得到加强。
生态凯里目标:
牢牢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探索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基础,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形成良好的“生态凯里”发展格局。
成果:
近年来,凯里市努力改善城市环境与秩序,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着力将凯里打造成为山水田园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凯里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6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达.7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6.0%。城市绿地总面积达.24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36.68%,绿化覆盖面积达40.71%,人均公园绿地13.98平方米,基本形成以树木为主、总量适宜、分布自然、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色生态体系。
亮点:
一、着力改善大气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
自年启动创模工作以来,凯里市把改善大气环境作为创模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实施综合手段,积极打造宜居城市。多措并举,确保大气空气环境有效防治。着重抓好工业污染源防治;积极抓好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防治;积极推进大气污染减排;深入开展废气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监管努力控制城市扬尘污染;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打造绿色森林氧吧。.突出城区公园建设,实现“城绿”;加强城区绿化建设,突出交通路网绿化,实现“路绿”。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二、凯里绿化成效显著城市更加靓丽宜居
近年来,凯里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大凯里为核心,以“宜居、宜游、宜业”的三宜城市为目标,多形式、多视角、多层面地为城市增绿、补绿、添绿。年,森林覆盖率达56.1%。凯里市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绿化先进集体”、“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三、打造滨江景观带构筑绿色长廊
以打造清水江滨江旅游生态景观带为战略布局,将凯里市打造成为独具苗侗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如今沿清水江而建的凯里滨江大道,不但改善了交通条件和城市环境,也使凯里市由一座山城变为滨江城市。清水江不再是与城市不相关的一条普通河流,而成为凯里的城中江,使凯里这座民族城市在山与水的融合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作者/杨娟
来源/凯里都市
赞是一种肯定
分享是一种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rk/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