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旅三多凯里市旅游产业发展扫描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17-8-23
导读

60年,凯里市从建州初期的“一穷二白”到成为全省市州首府城市首位度最高的城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60年,不少凯里市民经历了吃工业饭、吃农业饭到吃旅游饭的变迁。

消夏巴拉河

下司龙舟赛

游客体验竹竿舞

改革开放以来,凯里市坚持把旅游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积极整合资源和要素,推进体制改革,广泛开展宣传促销,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发展。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特色民族风情旅游城市”等称号。

补齐短板看点多

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一直是凯里市的两个宝贝,然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旅游景点散乱也是我们的硬伤。

     

近年来,凯里市加大政府投入,通过招商引资等多途径补齐短板,随着“一座城就是一个景区”理念的提出,文化品牌逐渐凸显,“一心、两带、三园、多点”战略布局已基本形成,同时,随着滨江大道的贯通、凯里斗牛城旅游综合体的建成,凯里正式迈入了滨江时代。

     

目前,全市已成功申报3A级景区4个,形成了以云谷田园、下司古镇、巴拉河度假区等龙头景区为重点,小高山、香炉山、平良十里古峡、乌利苗寨大峡谷漂流、鱼洞溶洞、甘囊香芦笙堂、曼洞苗寨、南花苗寨、季刀百年古寨等众星拱月式的山水生态、苗侗风情、古镇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新格局。

     

经过多年的努力,进一步开发完善了以寨瓦、怀恩堡、南花、季刀、乌利、青曼、麻塘革家、石龙寨西家等为代表的苗族村寨。这些村寨以古朴多姿的芦笙舞,热情豪放的苗族飞歌,别具一格的民族服饰,工艺独特的挑花、刺绣、蜡染、银饰等民族民间艺术品,更是令海内外宾客陶醉。

做优长板游客多

随着沪昆高速、沪昆高铁以及凯里黄平机场的开通,缩短了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时空距离,凯羊、凯雷、余凯等高速公路及城乡路网建设逐步完善,山不再高,水不再长,天堑变通途,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凯旅游、休憩。

     

凯里市黔东经济桥头堡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水陆空交通体系为凯里市开启全域旅游模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依托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山水,八方游客纷至沓来,自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

     

近年来,凯里市不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承载力,仅年以来,就先后投入2.58亿元,完善旅游服务功能,目前拥有星级酒店18家,商务酒店、主题酒店、社会宾馆家,旅行社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家,国内旅行社14家。

     

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亿元。年上半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1万人次,同比增长59.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5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招商引资完成4.亿元。

旅游+扶贫福利多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凯里人吃上了旅游饭,通过推广“云谷田园”发展模式,大力建设乾兴农业生态产业园、千山香谷、玫瑰王国、湾溪平茶“世外桃源”等农业园区,把农业园区做成农业景区,把农特产品做成旅游商品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在加快完善旅游村寨水、电、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基础上,凯里市借鉴“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做法,通过“公司+农户+景区”方式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让贫困群众分享旅游发展红利,推动“旅游+扶贫”模式,加快景区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进程。

     

此外,凯里市还大力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对返乡创业人员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

     

家住三棵树镇巴拉河边的张常光得知这一政策后,也回家办起了农家乐。“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挣一两万块钱,这两年我们这边旅游发展起来了,开个农家乐,一年也能挣七八万,比外面打工强多了。”谈到农家乐带来的好处时,他的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当前,全市累计发展乡村旅社(客栈)40余家,带动余群众在家就业,就业人员人均年收入达4.1万元。仅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就达.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8亿元。

大家都在看

?7月7日至7月31日,52场俄罗斯国际大马戏在凯里等你!

主编:粟琼编辑:刘泰洋

投稿邮箱:

qq.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北京白癜风防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rk/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