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人口 >> 正文 >> 正文

凯里从旅游集散地到旅游目的地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18-10-8

  年国庆黄金周,凯里市共接待游客.78万人次,同比增长55.2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6亿元,同比增长52.35%。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实现外汇收入.14万美元。全市重点旅游景区接待游客.49万人次,同比增长51.37%,苗侗风情园、下司古镇、云谷田园等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几近爆棚,各景区接待游客量稳步增长。

下司音乐喷泉吸引大批游客(杨通球摄)

  年前,凯里市还没有1个打造成效、基础设施完善的旅游景区,没有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通过5年来的发展,全市先后建成凯里苗侗风情园、下司古镇、云谷田园、凯里斗牛城、游方谷、民族文化园、甘囊香芦笙堂、石仙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景区,使凯里由过去的“旅游集散地”转变为“既是旅游集散地,也是旅游目的地”。

美丽的凯里民族文化宫(雷安平摄)

“一座城就是一个景区”的全域旅游观   巴拉河的自然风光、风情园的特色美食、下司的多元文化、云谷田园的亲子采摘,样样都不错。乘坐高铁到黔东南旅游的长沙游客张晓宇,没去其他任何地方,而是把自己的清明假期都花在了凯里。

  近年来,凯里以老景区提升、新景区开发、特色节庆活动等为重点,按照“一心(将凯里打造成为贵州省东线游客集散中心)、两山(小高山、香炉山)、三带(滨江生态景观旅游示范带、凯丹麻现代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养生示范带、梦幻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带)、四园(中国凯里民族文化产业园、舟溪云谷田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凯里苗侗风情园、凯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多点(平良十里古峡、乌利苗寨大峡谷漂流、石仙山、鱼洞溶洞、甘囊香芦笙堂、曼洞苗寨、新光芦笙制作、南花苗寨、季刀百年古寨、麻塘亻革家寨、西家石龙寨)”的战略布局来发展旅游产业,构筑山水生态、民俗风情、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新格局。

  凯里市大手笔频出,接连推出苗侗民族风情园、下司古镇、现代农文旅综合体云谷田园三张旅游王牌,它们与原来的巴拉河旅游区等景区景点一起,,改写了凯里市旅游产业过去“数量少”、“规模小”、“集聚弱”的尴尬境地。

凯里苗侗风情园(和建林摄)创新旅游发展机制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凯里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离不开在旅游方面的改革创新。凯里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不断创新旅游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推动旅游主业化、专业化、市场化。

  在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凯里市党政主要领导结合凯里自然禀赋,把“大旅游”作为“十三五”的战略举措之一,出台《年凯里市全域旅游攻坚实施方案》,并创新旅游领导机制,推动旅游主业化。

  领导重视是第一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为把旅游抓好、抓实、抓到位、抓出成效,凯里市组建了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分管旅游副市长担任旅发委主任,并赋予市旅发委抓大旅游发展的领导权限,强化产业促进、资源统筹、发展协调和服务监管等四项职能,提升旅游地位,提高旅游发展的领导效率和效力。

  为推进景区管理专业化,凯里市从景区“三权分离”改革入手,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思路,推进国有景区改革,建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行政管理权由景区管委会负责、经营权由企业承担的管理运作模式。建立景区资产评估机制,采取竞争性磋商等方式开展景区特许经营权挂牌出让等工作。

  旅游管理本身是个技术活,需要专业的人来抓、来管。为此,凯里市出台“人才兴旅”举措,广发“英雄帖”,大力引进旅游专业人才。

  为把文化旅游这一产业做大做强,凯里市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化”战略,作为全市“四化”同步战略之一,并在机制上大胆创新,以市场化手段,狠抓旅游项目建设和景区投资运营。

苗家芦笙迎宾客(王绍帅摄)

用活“两个宝贝”塑造“快旅漫游”目的地

  近年来,凯里市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用活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抓住“旅游借力高铁”契机,以下司古镇为龙头,以高铁南站为枢纽,以文化创意为依托,以体育竞技为载体,以滨江景观为纽带,以园区产业为支撑,以节庆活动为平台,构建“快旅漫游”的服务体系,让游客花费在旅途的时间越来越短,留在景区景点的时间越来越长。

来自外地的游客在苗侗风情园酸汤美食节上品尝美食(陈凌摄)

  推动“旅游+农业”,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凯里市积极推广“云谷田园模式”,大力建设乾兴农业生态产业园、千山香谷、玫瑰王国、普罗旺斯万花谷、湾溪平茶“世外桃园”等农业园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抓好滨江大道沿线村寨风貌整治,抓好南花、季刀、朗利、乌利、麻塘等旅游村寨完善提升,引导农民参与到旅游发展中来,着力提高旅游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使乡村旅游更好发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用。

  推动“旅游+工业”,促进特色工业发展。银饰、刺绣、蜡染是凯里市的优势民族手工业品,凯里市以苗妹服饰为龙头的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园为平台,集聚州内外优强民族工艺品生产企业,研发生产饱含民族文化元素又符合现代游客审美需求的特色旅游商品,力求精美、精巧、精致,成为大多数外来游客的“旅游必购商品”。同时,以获批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县为契机,紧紧围绕“医、养、健、游、食、管”,组织实施六项行动计划,建设了一批养生养心基地,促进旅游业与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动“旅游+城镇”,促进产城景融合。凯里市把规划作为引领城镇化发展的“龙头”来抓,有机地将旅游产业化、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化融合到城镇规划中去,充分体现城镇规划的民族性、地方性、特色性。近年来,凯里市深入推进下司、鸭塘、炉山、舟溪、三棵树等8个乡镇(街道)集群发展,凸显民族文化旅游特色,让原生态和现代化巧妙融合,大力探索“城镇+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实现产城景互动、产城景一体化。

美丽的下司古镇(李勋摄)

  作为凯里市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旅游景点下司古镇,通过“政府+企业”的合作模式,对老街、老建筑等进行了修葺,已经走上了“旅游目的地”的第一步。

  年国庆期间,下司古镇共接待游客28.1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0.04%,10月3日这一天接待游客高达5.3万人,创下该景区游客接待记录;旅游综合收入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45%,呈现“井喷式”增长。

苗侗明珠山水凯里(潘万登摄)

(来源:凯里市委宣传部-风情凯里)

主办:黔东南广播电视台

主编:石仁平

编辑:张 罗

时政黔东南新闻-

黔东南新闻联播-

赞赏

长按







































白颠风病什么症状
青海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rk/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