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今年“十一”黄金周一开始,贵州就迎来了游客井喷。据省假日办统计,昨天长假第一天,全省共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9亿元,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双双增长四成左右。今天,我们两路记者继续直击旅游,为我们发回凯里国际斗牛赛和贵阳市天河潭景区的报道。
记者唐毅昆:“十一”黄金周,直击旅游。国庆这两天在凯里旅游,很多人都建议我一定要来看看“牛霸天下”中国凯里首届斗牛国际标准赛。其实在黔东南,每逢节假日,斗牛赛事并不少见,但像今天这样汇集了泰国、老挝、缅甸和中国各地区20个代表队,头牛的比赛还是头一次。现在在场上正在进行的是铁角牛的比赛。铁角牛这种斗牛方式,起源于古人打仗时,将牛角套上坚硬铜铁,从而增加攻击性,随后运用到了斗牛的比赛当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斗牛方式很少被人采用,通过当地斗牛协会的挖掘,在保证斗牛安全的前提下,今天第一次展现在了观众的面前。
重庆游客:第一次看,没见过,从外地赶过来看这个比赛。
广州游客:斗牛有它的民族特色,特别是了解苗族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化。
缅甸参赛代表装瑟散佤:第一次来到中国参加这样的比赛,觉得特别的隆重,可以让我们两国之间人民互相交流斗牛的经验。希望以后能够多来参加这样的比赛。
为期6天的凯里斗牛节,按照牛的胸围大小,分成了6个比赛组。比赛规则分拉脚与不拉脚两种方式,不拉脚是一打到底,落逃者为败;拉脚则是在限定的6分钟内,如果没有分出胜负,由裁判来裁定输赢。
凯里斗牛协会秘书长潘永瑞:我们采用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说允许牛在牛头上带草包,那就起到一个减冲冲击力,这种斗牛的方式是非常文明,是我们广大老百姓非常喜欢的斗牛方式。
记者唐毅昆:像这样一场斗牛比赛,原来举行的地点都是在田间或者村寨旁的空地,看斗牛的人也是挤得水泄不通。现在,斗牛比赛被搬进了体育场内,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想看斗牛你得首先买票,主办方也是推出了、、、80四个档次的门票,在现场我们看到,能够容纳两万多人的体育场,上座率其实并不是很高。主办方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场地比以前增大之外,有的观众还没有习惯买票看斗牛,有的观众更愿意购买最后两天总决赛的门票。
观众:售票我能接受,因为场地的环境变了,我觉得安全系数提高了。
实际上,凯里斗牛赛的门票收入只能占到活动投入的四成左右。作为凯里一节一赛的主要内容,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企业赞助一部分资金,才让斗牛赛收支平衡。另一方面,斗牛赛要定期举办下去,成为凯里旅游的一张名片,还面临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问题。
凯里斗牛协会秘书长潘永瑞:一是硬件设施,我们目前就是说缺乏高水平的、高档次的这个斗牛场。还有一个就是软件方面,养牛的这个群体还不是很大、还不是很规范,牛源是严重的短缺。所以我们要使这个产业获得源源不断的这种资源,必须要大力地培养这个牛源。
斗牛是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斗牛赛,不仅可以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使之成为凯里的文化旅游产品。斗牛赛培育之初,政府提供支持、引导发展。但斗牛产业发展壮大,必须实现市场化运作。现在,当地正引入企业对斗牛赛进行包装运作,同时将按照足球职业联赛的办法,成立斗牛俱乐部,推出斗牛职业联赛。
凯里市委宣传部部长杨宗振:通过市场化手段,延长它的产业链,这样更有利于斗牛文化的传承。使凯里真正变成国际旅游城市,真正成为东方斗牛之城。
记者唐毅昆:凯里也是计划今后每个月、每个季度都有斗牛的赛事,并且按照体育“职业联赛”的模式长期组织下去,希望让外地游客来到凯里除了必吃酸汤鱼之外,还必看一场斗牛的比赛。接下来还有4天的时间,感兴趣的观众不妨也来到这里,感受一下我们斗牛的魅力。明天我将去到丹寨为大家带来那边国庆旅游的情况,我的同事郭裕娇今天去到了贵阳天河潭景区,下面请她带我们去那里看一看。
来源:贵州新闻联播
编辑:熊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xx/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