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凯里市 >> 凯里市旅游 >> 正文 >> 正文

一个人的凯里

来源:凯里市 时间:2017-11-25
岁月静好,情归凯里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个人,必须有太阳。

——顾城《我喜欢在路上走》

——一个人一段路——

我喜欢旅行,喜欢在路上的感觉。

但是从来没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的内心还是期盼有那么一个人,一起走上这么一段路,无关风景,无关路程,只是陪着一起走的时光。

我深深地被这个世界所呈现的不同,以及生活中所呈现出的张力所吸引。

以至于在观看《北京青年》时,被哥四个的重走青春的举动所狂热,被权真义无反顾追爱的偏执所吸引,被雪山下“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的誓言所感动。

今年25岁的我,谈不上重走一回青春,只想好好走路,好好爱人。

其实相对旅行中所能看到的这些风光,我更加迷恋的是旅行中所能遇到的那些人和事,在我们回忆的时候,就好像剥洋葱一样,经常让人泪流满面。

这个世界是一个很物质、特别容易迷失的世界。我们年轻人,特别容易在物质里迷失。

几年前,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发在了自己的朋友圈:年轻人少存钱,多长本事,如果不知道怎么拿钱长本事,把钱都换成路费,到处走走就行了。

我想这句话应该是有过很多故事的前辈在历经风霜、走过很多路后感慨出来的吧!

见过大山大水,似乎就有一个高山的胸怀,就会在这个世界上,知道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

我们自己更适应这个世界,我们也更快乐,也会把更好的东西带给身边的人。于是,做一个温暖的人就成了一个奋斗的目标,不刻意,但是会努力。

行走前的一天晚上,我都不知道,这个长假我要去哪里凑热闹,习惯性的问了身边的人,“去不去····”内心的沮丧不可言喻。

你会庆幸有那么一个矫情又执着的朋友,他说:“一个人,去吧,随便找个地方走走,哪怕一个人。”

头脑一热,真的就这样出发了,我都不知道的这样突然地勇气从哪里来,第二天一起床,买了机票就走了。他的那句话很平淡,但是传达出支持和信任,这感觉很奇妙。

——一个人的凯里——

岁月静好

小编私语

我并不知道凯里在哪里,只是单纯的觉得这个名字好听。既然好听,就应该去看看。

背包上路,目的不同。

这一次,我应该以怎样的状态去面对呢?

只是告诉自己,一个人旅行,行走背包里别装太多预设。

关于凯里

下飞机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下飞机的时候,有个陌生的男子拍了我一下,我惊悚的望着他,他说:“在门口等他,他马上接完下一班机就出来”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就去工作了。听到这里,你一定会诧异吧!这也不经让我联想起读书时候的烂桃花。

别慌张,这是我提前喊得顺风车师傅,因为之前没有做攻略,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机场到凯里市区有60多公里的高速,难道真的是太偏僻了,所以地广人稀?在候机的时候,查阅百度后,马上预约了一个车,并告知师傅我是一个背着“绿色户外双肩的人”,于是就有了刚才那一出戏。只是我确实没有预料到,他是机场的工作人员。

凯里机场,在夜晚被灯光点缀,别有风情,古香古色,是这座机场的特点,当然,后来才知道,这座机场好小,不用排长队值机、安检,以至于回程的计程车师傅对我来这边坐飞机回去,表示无法理解。

“凯里”系苗语音译,意为“木佬人的田”,苗语称木佬人为“凯”,田为“里”,“凯里”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源自百度百科)

当我的脚步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灯红酒绿的夜景,让我很难想象对“黔驴技穷”这个词语,意识形态中形成的“黔”是很“穷”地方。

曾有个驴友这么给我说过一句话:中国的城市都大同小异,无非是有的大点,有的小点罢了!来到一座城市,并不是来看房子,而是想透过房子看那深厚的民族文化罢了!

凯里有很多重庆的人,黔川渝的口音基本相似,口音,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交流导向,一致的口音,会让人觉得亲切,交流不费劲,也有一种在陌生城市带来的感动。这好比交朋友,找一个三观相合的,或许能减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我,面对这座和重庆一样,需要上下坡的城市,真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痛楚,但是它又有别于重庆。凯里因城小人口也相对少,这里远离大城市的拥挤和压抑,所以没有那种让人窒息的感觉。

走在凯里的街道上,街道是异常的干净,凯里人很尊重交通秩序,没有发现因为想走近道而翻越围栏的现象,行人过斑马线时,车会自动减速或者刹车,让行人先走,这个最近才在成都实行的交通准则,但是在凯里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凯里因文明而闻名,我想这就是它沉淀下来的文化吧。当地的人给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偷,跑得很快,警察穷追不舍,但是跑到一个路口,小偷却停下来等红灯,然后被警察抓了。这个故事无重考正它的真实性,只是真的自己在过马路的时候,感受到凯里人这种文化是根深蒂固的。

在凯里,能看到蓝蓝的天,呼吸清新的空气。这里没有太多的工业,所以这边的全年高质量的空气日期较多,很多城市以工业还经济,但凯里却另辟蹊径,走了一条长远的路。

这边因苗侗民族聚居而极富少数民族特色,您能近距离欣赏原生态的苗侗民族风情,体验体验苗家人的快乐生活。您也许会发现,自己在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生活。

关于景点

西江千户苗寨/

一想到去苗寨,我是抗拒的。除了对人文的兴致不大之外,最怕在人多的地方排队等候。

但我还是被“西江”这个名字吸引了。其实,我就是喜欢找一个点调节自己的心情。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尽管我嫁接的很违和,但是乐在其中。

在观景台上,鸟瞰西江苗寨,黑压压的一片,并未觉得有多么的气势磅礴,反倒因为浓墨的色彩,让人产生江南水乡的诗意和遐想。

沿着嘎歌古道,在吊脚楼间迂回穿梭,漫无目的,这就是一个人的好,随时可以调整行程,不去将就谁,不用去估计别人的感受,重在内心。

侗家人爱水,苗族人恋山。这些依山而建的木楼,层层叠叠,从山脚错落排开,直至山腰、山脊。花映木楼,竹掩偏厦,山间有雾,雾绕林间,山水融为一体,分外和谐。

一个人,买了一杯酸梅汁,在青石板的苗寨间行走,前方时不时传来阵阵的歌声,清脆透亮,声音回荡在群山间,一不留神,苗家阿妹就把热情传递上来,一杯自家酿的美酒就在唇齿间慢慢渗入。

苗族姑娘在门前专心致志的绣着图案,手工技术堪称一流,红绿的搭配,亮晃晃的银饰在她们的身上,这是一个女人一辈子最好的嫁妆。一针一线的绣着自己的人生,感觉外面的世界与她无关。纵然游客打扰了苗寨的宁静,但是一个人内心的宁静是无人打扰的。

因为没有做攻略,没有提前预定房间,我并没有欣赏到传说中西江的夜景。

没有遗憾,是因为,脑海中已经勾勒出它的图案:月色下满山头的点点灯光,错落有致,像闪烁的火花,一转身就有一道风景,那每一盏灯都灼灼其华,都光彩夺目。

下司古镇/

这座古镇让我哭笑不得。我曾经满怀信心办的假学生证一位可以成功的派上用场,但是不料,网络支付更加的方便便宜和快捷。当一切尘埃落地,却发现,这座古镇早上八点前和晚上五点后不要门票,不要门票,不要门票。

下司古镇听得最多的是并非古镇,而是下司犬。下司犬灵活机智、狩猎全面、对主人温顺忠诚,对外来入侵者毫不让步,非常通人性,知道与主人配合。

古镇中几乎原住民家里都会养这样的犬,路过时,远远地观望,不敢接近它们攻守的范围。

有时会觉得狗和人之间的那种感情挺真挚,它安静的陪你长大,陪你老去。守护者你的一生与家庭的祥和。

旧州古镇/

我是不想再去古镇了,但抱着来都来了,不去好可惜的心态,我勉强的去了。

一首打油诗

且兰古国都,云贵最秀地。

人少吾心悦,恰好人文景。

匆匆过往来,一面也是缘。

巧遇一场雨,赶忙回黄平。

徜徉在古镇,古老的木屋,参差的封火墙,悠远的叫卖声,历史赋予这里烟火弥漫的岁月,时光又沉淀了一段蓦然回首的记忆。

这里,安静得像梦境,神秘得像寓言。

施秉音乐喷泉/

听当地百姓说,因为区域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所以叫做“施秉”,所以施秉县就注定了与山水相依、与山水共舞。施秉之美,美在每一个角落。

“滨河是公园、水车忆乡愁、樱花环河岸、人行花带中、桂花香满楼”这25个字形象地勾勒出未来施秉的新形象。(源自百度百科)

你会在这个小县城中感受出大城市的繁华,但是又有它自身独特的味道。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去看了一下喷泉,被本地人极力推荐的云台山,并没有去成。

这里有被誉为亚洲最美的音乐喷泉广场

关于旅人

旅行中的单身男女,邂逅“爱情”不是一件难事,但要维持这段“爱情”,会比在正常生活中还要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想要到达的远方,就像电影《爱在日出之前》,有缘,自然会再见。

人,永远是一段旅程中最关键的元素。

尽管是一个人的旅行,也相信,最好的爱情在路上,但是仍不期待任何的艳遇,因为,爱的谨慎也过于保守。

相反,遇到那么些驴友,能让自己舒心和暖心。

在凯里,搭顺风车,拼到一堆情侣。尽管很羡慕,但是又能怎么样,单身狗不就是随时一闪一闪亮晶晶吗?

因为是同龄人,闲聊了两句,最奇妙的缘分在于异地,聊得投入时,才发现,这对情侣和我有那么多的信息对称口,然后就加了







































中科白癜风黄金周公益援助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ailizx.com/klsly/1401.html